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药山寺

(2010-09-11 16:09:38)
标签:

罗跋

津市市

梭罗树

山寺

原图

           http://s16/middle/691f02cdg8f31caad6e1f&690

药山寺

休闲旅游 2008-09-04 20:49:14 阅读65 评论0   字号: 订阅

 

http://img.blog.163.com/photo/yjg94OxVjjePyazMw1bWUw==/4554828073132541085.jpg

    药山东麓有药山寺,这是2004年新修建的一座小寺.逢初一,十五有人来此上香,特别是一些南方来济南做生意的人常来为里.药山寺没有高大的山门,也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只有北屋五间和两边东西侧房.进寺门无哼哈二将,只有装在东西两边小厨窗内的四大天王像.东方天王名“提多罗吒”,意为持国,能护持国土,领毗舍者,乾闼婆神将,是帝释神,所以此天王手中持琵琶以作标识,护东方弗提婆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能令他人善根增长,所以手中持剑,领鸠般茶、薜荔神,获南阎浮提洲人民。西方天王名“毗留博”,意为广目,能以净眼观察获持人民,领诸龙及富单那,所以手中缠绕一龙,获西瞿耶尼洲人民。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意为多闻,有大福德,获持人民财富。可手持伞,表福德之义,获此郁单越洲人民。 

    院内北屋是大殿,大殿正中有三尊佛像,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大殿两侧供奉有十八罗汉像。据说,佛涅盘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罗汉,让他们不要涅盘,常住世间为众生培植福德。这十六位罗汉是:一宾度罗跋罗惰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惰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见《法住记》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五代以后,或加上《法注记》的作者难提密多罗和《因果识见颂》的作者摩拿罗多,成为十八罗汉。或者错将第一尊宾度罗跋惰阇分为二人,加上难提密多罗(庆友)而作为十八罗汉。   

    大殿东侧有内间供佛和菩萨,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像。东屋内南面有骑龙的观音菩萨,东屋内北铡也有佛像,有些我叫不出名来.西屋是药山寺主持老尼的住房.老尼师太待人和蔼可亲,具说很有法力.

http://img.blog.163.com/photo/YDMKDEhz8XIiCQo2sc-Ibw==/4554828073132541083.jpg

山门

http://img.blog.163.com/photo/FYJuSdqV2iPrVFwI_qXisw==/4554828073132541080.jpg

http://img.blog.163.com/photo/ikB1X_Q6KpIN_UlL4xzjrQ==/4554828073132541081.jpg

四大天王

http://img.blog.163.com/photo/aLORknMxtvWHYQ-doA4lYQ==/2572681287135842395.jpg

药山寺大殿

http://img.blog.163.com/photo/Rhzmw5G16Sqfvyi3QTS9xw==/2572681287135842390.jpg

大殿正中佛像

http://img.blog.163.com/photo/TNwssU0ek0uLDyEk6qmG5A==/2577184886763579534.jpg

http://img.blog.163.com/photo/Vp90lFeO3wmqFi34Yl_JAw==/2577184886763579535.jpg

http://img.blog.163.com/photo/KdqF7XCePJzx_-U3CEf2Bw==/2572681287135842391.jpg

http://img.blog.163.com/photo/7_WIx9Ex9OVSN7HXBEfXKg==/2572681287135842392.jpg

十八罗汉

http://img.blog.163.com/photo/iiD5puowZsywhTbhcmSC5w==/2572681287135842393.jpg

大殿东侧有内间供佛和菩萨

http://img.blog.163.com/photo/TNrrA6PkpgX_Y5F2mX3t7g==/2572681287135842394.jpg

大殿西面有财神殿

http://img.blog.163.com/photo/-onUbF9_2JJXvD_wAaOZiQ==/4554828073132541078.jpg

东屋内南面有骑龙的观音菩萨

http://img.blog.163.com/photo/r6YUNC2QdXpuXZwvny94aw==/4554828073132541079.jpg

东屋内北铡也有神像

http://img.blog.163.com/photo/ilw8UKnyWP0iHEl7DkZCBg==/4554828073132541082.jpg

西屋是师太住房

http://img.blog.163.com/photo/YbngQRue7Q80oK03IGoWvg==/4554828073132541084.jpg

庙内主持师太和蔼

【湖湘文化论坛】

                     说古道今,漫话药山

 

                         湖南津市  钱继才

 

    岳山古谓药山,以盛产药材而得名;以救汉王刘秀而著名;以唐高僧惟俨经论东渡而驰名。座落在湘西北津市境内,在常德、临澧、津市、(澧县)交汇处。

这里地理环境优越,是西汉战略要地。早在西汉王刘秀立位登基之后,古刹药山就名扬天下。有“寺有千万禅僧”之传闻,有“骑马关山门”、“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之盛景。

     这里山青水秀,没有外来污染,是武陵山脉雄起之地。相传,红岩寨、白云山、挂莽山、笔架山、僧人岭、虎山,合称“五龙一虎”镇守之称。有明朱洪武曾在此安营扎寨,镇守五山传说。

更甚传“烫死梭罗树,气死兔儿山”的传说,有“惟俨一棍一钵朝南海,带回楠苗井中植”的史事。有“汉王落难在此藏身”的传说,还有“红岩寨、白云山、挂莽山、笔架山、僧人岭、虎山”“五龙一虎”镇守药山是玉皇大帝指派的传说。有“野鸡出蛟,冲断龙脉”,导致“水倒流,叫父亲为嗲嗲,喊祖父为爹爹”的习俗。

药山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群山环抱,美锦连绵,神话颇多。周边除“五龙一虎”镇守外,还有“七姑山”,又叫“七仙女山”、“凤凰山”,又叫玉女山、仙女坡。挂莽山是皇帝打猎挂莽袍的地方。金鸡岩、清水堰、灵卦庙都有美妙的传说,是很好的娱乐、休闲、旅游圣地。

 

一、药山盛产名贵药材而得名

 

早在一千多年前,药山古刹,座落在“五龙捧圣”之地,是武陵山脉与洞庭之滨交融处。

这里烟云缭绕,迷雾纵横,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盛产稻粱豆麻、莲藉鱼虾、沼泽生芦苇菱角,山粱长茂林药草。竹林山果繁多,珍禽异兽不少。

光中草药就有好几百种。有歌诀:1、麦冬、天冬、山茯苓,山鹿、芍药、鸡血腾。山楂、柴胡、骨碎蒲,党参、尾参、土苦参;桂枝、灵之、滛羊鹤,杜仲、黄柏、有桔梗;菖莆、艾蒿、土大黄,蹄香、桑椹、钻岩精;2、九龙蛋、山苦瓜,滚龙草、海金沙。半边莲、半枝莲,座山虎,四两麻。骨牌草、接骨木,凤尾草、矮地茶。白芨、毛姜、土管仲、还有七叶一枝花……在澧洲志中都有盛芦芍药而得名的记载。

古药山有丰厚的庙产,宽敞的大寺院。戏台、戏院,字葬、化钱炉。至东而西几里路的街道,街道两边有药店、药铺、茶楼、酒铺,旅馆、饭馆、绸锻店、百货店、南货店、牌场、赌场,引来各地高僧入住,客商采买,药材商采购,特别是有名贵药材的盛产而得名。

老红军韩承亮,为抢救被蛇咬伤的病人,慕名药山,上红岩寨、白云山、采山苦瓜治蛇伤的史事。在七十年代的小学课本中尚存记载。

我家世世代代行医,父亲、祖父都是民间名医。由于药山中草药繁多,一下子记住药名很难。父亲就教给我用学密诀。只要观看药的形、色,品尝药的味道、嗅闻药的气味,就可以用药治病了。

其歌诀:1、木通心定祛风,对枝对叶可除红。枝叶有刺可消肿,叶里茂浆枝毒功。2、清香定痛驱寒湿,甘主生机补益用。咸苦清凉消炎热,涩酸收敛涤污浓。

这就是凭观察、品味用药法。现在民间广为流传,此歌诀被《常见中草药》一书收录。

 

 

二、药山寺以救汉王刘秀而著名

 

早在东汉,药山古刹,只有三间窄小的寺庙,仅供一个僧人享用。

一日,云雾迷漫,狼烟飞舞,马蹄巨鸣。飞一般一匹高大黑马来到寺前,一壮士急下马跪拜胖僧施救。

胖僧见壮士彬彬有礼,才气袭人。没多想,把壮士带进寺院。因寺院太小,没处藏身。

只有将大水缸揭开盖子,请壮士入缸。壮士一愕,没多想,纵身跃入缸内。

胖僧双手一合盖上缸盖,又急忙在马尾巴上系上鞭炮点燃,猛然大黑马狂驰而离。

半晌,狂风怒吼,飞沙走石。一匹大白马追驰而来。

一到寺前,一莽汉大声吼道:胖和尚,刚才一大黑马来过此地?边说边挥动大刀。

胖僧拱手答道:看见了,没落马进寺,朝西急驰而奔。

莽汉跳下大白马,将寺院内外查看好几遍,急忙挑开大水缸盖,只看见满满一缸清水。有用手捧水喝之意,胖僧急忙供上茶来。说,请您饮茶,茶比水更止渴,又送上供品。

莽汉抓了一把供品后才匆匆离去。在药山、武陵、临澧一带流传的“白马赶黑马,路还道百把”就是从此时才开始的。

又过了半晌,胖僧两手一合,念念有词。叫壮士出缸。并用斋饭招待壮士。因怕王莽返驰追来,壮士急问胖僧可何心愿。胖僧拱手道:壮士大业若成,就给我建座能容十来个和尚寺庙吧!

壮士欲将离去,胖僧拱手道:壮士从水路离去,我给你一叶小舟。在啸峰塔点上灯作标示,垂直向北而行。因此相传“啸峰塔顶点明灯,照亮八百里洞庭” 就是从此时才开始的。

他日壮士刘秀果成大业。刚立位,为了报答胖僧“救命之恩,明灯指程”。于是在药山古刹大兴土木。传说规模宏大,能容十万禅僧。于是有:“骑马关山门”、“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传闻,说明寺院的宏伟博大。

但由于汉王立业不久,耗资巨大,财力空乏,内外建筑都没完工就停下来了。药山寺也就因此而倾夏着名。现有南海楠、罗汉松、百年榔、千年樟、古井、残碑、啸峰庵、啸峰塔为鉴。还有红岩寨、白云山、挂莽山、笔架山、僧人岭、虎山——即“五龙一虎”镇守尚存。

 

三、岳山寺是惟俨经论东渡而驰名

 

唐高僧惟俨师祖,精通佛、道、墨、儒四学。他经论博深,带群弟子远涉重洋,长途跋涉,来到药山寺独立门户,传技授艺,拜佛诵经。

相传惟俨大师仅凭一棍一钵朝南海,带来楠苗庙井栽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寺院有几个大和尚,几十个小和尚。按佛教经论要朝拜南海后领回佛旨后,才能设立寺院组织。由于寺院经费困难,叫谁去,都要带盘缠才能动身。老和尚正在为难,惟俨大师向老和尚请命。并说我不要分文,去一趟南海朝拜佛祖,并领回佛旨。老和尚是当家的和尚,寺院内都要听安排。这时老和尚很赏识惟俨,就召集寺院所有僧人大会宣布。惟俨若不带分文盘缠,到南海朝拜归来,领欲回佛旨,我寺就由他管理。

惟俨大师历尽艰辛终于凭一棍一钵到南海朝拜,领回佛旨。并带回了南海楠,抠痒树和许多种子,药山现在寺院的南海楠和罗汉松就是寺院的两个天井,现历历可见。

惟俨凯旋归来后,就成为了药山寺主持,在寺传授经论。树传立说,念经拜佛,并塑造了“千手观音”、“释迦牟尼佛”,建造了晨钟暮鼓楼,暮鼓无存,晨钟现存澧县文物馆内。

药山古迹颇多,旧址依稀可见。南海楠、罗汉松、百年古榔、千年古樟见证了药山寺的兴衰。玉皇大帝指派的“五龙一虎”见证了药山的存亡。

惟俨大师治学严谨,经论博深。经文论据被高徒觉雁随身携带,东渡日本等地传教。80年代药山寺惟俨大师徒弟觉雁曾多次率领日本佛教界人士一行,来药山寻宗访古,拜见药山。并捐资建寺,恢复故院,这是有考证的。

由于多种原因,药山寺院一直处于半建半存、半拆半修状态。现可见的是一直是未完工而中止的寺院存留,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完善。

药山寺惟俨大师的经论博文在日本很受青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日本佛学届的重视,从而也是药山寺远古文明的盛事。

 

四、药山的有趣传闻

 

1、僧人岭的自来半钵——在“五龙一虎”镇守的山药山,有一条山脉叫僧人岭。传说岭上有个小庙,庙内住着一僧人。庙外有水,山上有柴,山梁有菜。庙内有一个岩钵,每天都会自来一升米,可供这个僧食用。

有一日,僧人自觉孤独无聊。很孤独,想找个伴。于是找来钻子将这自来米钵扩大,好供2个食用。不巧这个自来米钵一扩大,从此也就无米自来了。僧人只好哭丧着坐在岭上思过,从此此山岭就是僧人岭了。

 

2、神气的九眼泉——在白云山东坡有一块巨石。上面天生九个洞眼,传说是九龙饮水之地。这块巨石大约有200—300平米的光景,耸立在山崖上。哗哗清泉四溅,犹如九个口喷泉,十分壮观。

泉水清香可口,甘甜滋味,长喷不干。不论久旱无雨,还是大旱,都长溢不息。人们踏入这块巨石,真具有进天庭或动漫的幻觉。非常迷人,长年招来游人的青睐。

 

3、烫死梭罗树,气死兔儿山——传说药山寺内有棵梭罗树是株奇树,传说能表现喜、怒、哀、乐。会摇头、会欢笑。寺外有坐兔儿山,它是活龙活脉。每天都长三尺,一天一个模样。吸引了不少游客观赏,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药山寺人气真旺,这下可忙坏了烧茶担水的小和尚。他们一个个都忙得筋疲力尽。有个小懒虫和尚,想出了一个绝招。他烧了几锅开水,然后往梭罗树上浇。没多日,梭罗树一命呜呼。从此离开人间,投奔月宫了。梭罗树的离去,兔儿山也就不长了,人们看见一只白兔直向月宫奔去,所以月亮又称为玉兔。

传说,梭罗树和白兔是一对恋人,它们都离开凡尘直奔月宫去了,给吴刚作伴去了。现在兔儿山还存留下了个隐隐约约的小山包。

 

4、喊父亲为嗲嗲,叫祖父为爹爹——古往今来,叫父亲为爸爸、幺幺、叔叔、伯伯。叫祖父为爷爷、老爷。而在药山有种怪叫谓,叫父亲为嗲嗲,喊祖父谓爹爹。

究其原因,是因为药山寺烫死了梭罗树,气死了兔儿山。雨水不能东流,自西而去了。称之水倒流,所以药山寺人为了记住这段水西流的经历,于是就让子孙们将称谓倒过去叫了。

这个地方叫父亲谓嗲嗲,喊祖父谓爹爹的怪状一自流传到现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