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读书法(2)以我观书,非以书博我
(2019-02-28 15:58: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青灯有味夜读书 |
朱子真是个有趣的人。他是个思想家,没错,但这可能会让人觉得他是冷峻刻板的。其实,他的文章、言谈间,透着朴素、活泼的气息。他注诗经,已脱旧藩篱;他写诗,填词,皆平易晓畅;至于他谈读书,——我实在想不出中国古人还有谁像朱子留下这么多谈论读书方法的言论。无论对学生,对朋友,对亲人,他都极尽耐心,知无不言,一遍遍地,耳提面命。朱子的读书法,没有什么艰涩、高超的理论,一字一句,仿佛都是朱子的日常白话,可以看得出,也都是他的经验之谈,不然不能说得这么细致体贴。故而,一个人如果想读懂中国的古书,那么只管按照朱子的方法去读就可以了,不必再琢磨别的窍门。
在“循序渐进”这一节,主要收录了朱子有关读书之次序的言论。读书次序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先读哪本书的问题,一是一本书选好之后该如何阅读的问题。朱子关于古代典籍(尤其是四书)的阅读有自己拟定的一个先后顺序(容我改日再总结)。当然他谈得最多的还是单本书的研读、考索方法。他最常说的话是:
读书须是一件一件读,理会了一件,方可换一件。理会得通彻是当了,则终此生更不用再理会,后面只须把出来温寻涵泳便了。若不与逐件理会,则虽读到老,依旧生。
凡读一件便要精这一件,一件看得精,其他书亦易看。
读书须是专一,读这一句且理会这一句,读这一章且理会这一章,须是见得此一章彻了,方可看别章。
书要一章一章地,一本一本地读,这原是很简单显然的道理,人人都明白的。然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贪多欲速的大有人在。所以这就导致,有的人一年能读几百本书,有的人一年一本书也没读完。看起来这是两个极端,其实却是一回事。读几百本书的人,肯定没有好好读。那一本也没有读完的呢,大约也是同样贪多的心态使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若真的认真读的话,岂有一年读不完一本书的。多的是像我一样的人,守着一堆的书,东摸摸西翻翻,一年到头定不下来到底从哪本书看起。一本书打开,还没看几页,就惦记着另一本也不错,你为什么只读这本不读那本?反正不管怎样,打开准备读的那本书,总不如没有翻开的那本好。已经买回来的那一本,似乎也总不如没有买回来的那本好。放在床头柜上的书,总是隔一段时间擦擦灰,码齐,搬走,换上另一批。如此这般,时间再多,也还是没法静下心来专攻一本。所以我说,最好的那本书,就是出行时所携带的那一本。离开了别书的干扰,这独一无二的一本,一行一页都宝贵起来,仿佛每个字都温柔可亲。所以往往是在繁忙的行程中,反而是读书最快的时候,印象也最深刻。朱熹深有感触地说:少看者功却多,泛然多看,全然无益。……今有看文字一览而尽者,恐怕也看不出什么眉目来。
看书的乐趣本来只在看书本身,为何有很多人却泛览诸书而无法沉浸其中呢?说到底就是贪多喜博。朱熹引黄庭坚《与李几仲帖》中的话:“盖以我观书,则处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这句总结真好!到底是我要看书,还是要书来博我,对今天的人来说,这还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019.3.5北京
前一篇:雪里散个步(外篇)
后一篇:朱子读书法(3)读书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