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的悲秋

(2014-08-11 11:50:54)
标签:

古诗

分类: 青灯有味夜读书

季節的輪迴是一種可以觀賞的奇跡,對我們。但它也是一種平常的宿命,對那些生活在鄉野,或者生活在古時的人。季節變換,日月更替,就是他們的生命。而我們,已被孤獨地拋擲在外。可以去看春花,可以去看秋葉,可那遠看的心情,與看一部無關緊要的電影,已經沒有差別。你漠然,或者感動,久久凝視,或者轉身離開,彼此都依然是隔離的,遙遠的。像早已不再相愛的戀人,最多是擦肩而過,不可能再相擁抱。像你在別人的故事裡滴下的淚水,只會被風吹去,永遠不可能滴到誰的心裡。

 

立秋已過,雖然感覺上還談不上秋天,但再過一個月,到了農曆的八月十五日,可是真真正正的秋天了。但即便到那時,於我又有甚麼區別呢?我拚命地想啊想,這些年的季節流轉,似乎沒給我留下多少印象。所有的感覺都是輕飄飄的,像蕩在風裡,漂在水上,踩不到地。季節留下的印記,仍是一二十年前的模樣,毫不費力地,一遍遍在記憶裡浮現。說起中秋節,就定是收玉米的時候,中秋夜裡有沒有月亮不一定,但院子裡一定堆滿了玉米棒子,空氣裡飄著青澀新鮮的生命气息。那樣的時光,就是完全被季節牽著走。

 

紅薯的果實埋在泥土裡,收紅薯必定在第一場大霜過後。下了霜,紅薯的莖葉受了傷,原本的茂密翠綠一夜間變成了黑色,太陽一曬,乾枯了。「夜裡的霜雪真大!該出紅薯了。」早起的母親開了屋門,會這麼感嘆。霜雪就是霜,是深秋的味道。出紅薯,就是把它們從土裡刨出來,拉回家,藏到窨子裡。莊稼都收完了,就開始耕地。天地間浄是冷冷的風,荒野上搖擺著稀稀拉拉的枯草,等著犁鏵將它們翻入地下。新翻的泥土是深色的,踩上去柔柔暖暖的。等到把地耙平了,把小麥種上,冬天也就來到了,一年的農活就算幹完了。聽天由命,就是這樣,秋收冬藏。下雨下雪的時候,不出門。天黑了睡覺,天亮了起床。按時按節地走親戚。每一個節氣都是親眼看見的,而不是從日曆中扒出來的。——所以,那裡才有季節,那裡才有秋天。

 

在那無能為力的真切的四季輪迴裡,人最容易感受到宿命的悲涼。不需要任何的演技,每個人都能完全地投入到春榮秋枯的生命劇情裡,仿佛經歷一場又一場生死愛恨,死而復生。如今的你也許仍可以看到秋天,但只是秋的一鱗半爪。看到紅葉你會歡笑,跟看到春的花朵毫無分別。秋天無法讓你感受到寒冷或飢餓的威脅,就像它無法突破你的相機進入你的眼睛。某個時刻,你終於感受到秋所帶來的重擊,孤身一人赤手空拳膜拜在它的面前,仍會痛苦於自己的不能入戲,任自然早將你摒棄於輪迴之外。

 

有幾篇悲秋的古詩文,寫得太好了,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吟詠念誦。但距離我們太遠太遠了,說的都不知道是哪個時空的物與事。如果今天還有人唱這樣的悲歌,一定會被認為是矯情吧。說的事物我們都沒見過,講的經歷我們都聽不懂,遇到的挫折我們都沒有過,如何引起共鳴?如此說來,能引起我們共鳴的東西是甚麼呢?我不知道。我找不到。有人說,悲、愁、哀、怨這些東西,讓人消極悲觀生厭。但是我從這悲和怨裡,卻了解了無數失意人的傷心事,看到了繁華喧囂的虛幻本相,看見了生命永恆的悲劇質地。從而在這一點點的看見裡,求一份憐惜的心態和一點寂靜的歡喜。

 

第一篇是千古悲秋之祖宋玉的《九辯》,洋洋灑灑寫盡了悲秋的N個理由:草木枯萎,遠行,去故,失職,沒有朋友,一事無成,然後是一連串淒涼的秋日景象。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愴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

惆悵兮而私自憐。

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漠而無聲。

雁廱廱而南遊兮,鵾雞啁哳而悲鳴。

獨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時亹亹而過中兮,蹇淹留而無成。(九辯第一章)

 

第二篇是漢武帝劉徹的《秋風辭》,文句簡短,色彩明麗,但哀愁一點也不少。仍然是從秋風寫起,草木枯萎,思念美人,繁華易逝,青春苦短,樂極生悲。王夫之對此評價甚高,說:「聲情涼銑,無非秋者。宋玉以還,惟此劉郎足與悲秋。」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秋風辭)

 

第三篇是曹丕的《燕歌行二首》其一,王夫之評曰:「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從明月皎皎入第七解,一徑酣適,殆天授,非人力。」如果詩是美人,那這位美人就是天生麗質,傾國傾城的。與處處極力貶低曹植相反,王夫之對曹丕極為推崇,認為他的詩無論是樂府、五言還是四言,都比曹植不知好多少倍。他還說:「此公子者,豈不允為詩聖?」《古詩評選》三曹之中選曹丕詩最多,偏愛之心一目了然。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燕歌行)

 

第四篇是西晉張載的《七哀詩》。七哀詩是古人反覆書寫的詩題,多以戰爭、貧窮、死亡、離別、失意等世事為內容。而張載此詩純寫秋日景象,哀戚之情不曾稍減。王夫之評說:「是第一首《七哀詩》!子建,仲宣,皆其宇下。」意思是比第一個寫七哀詩的王粲,和公認寫七哀詩最好的曹植,都還要好,為第一名。其實,曹植的七哀詩寫「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亦是十分好了,王夫之也評價頗高,但他又懷疑是門客代筆,不是子建所寫,所以在此又打壓了一下。

 

秋風吐商氣,蕭瑟掃前林。陽鳥收和響,寒蟬無餘音。

白露中夜結,木落柯條森。朱光馳北陸,浮景忽西沉。

顧望無所見,唯睹松柏陰。肅肅高桐枝,翩翩孤棲禽。

仰聽離鴻鳴,俯聞蜻蛚吟。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

丘隴日已遠,纏綿彌思深。憂來令髮白,誰云愁可任。

徘徊向長風,淚下沾衣襟。(七哀詩)

 

以此幾首悲秋之作,獻給中元夜非常美麗的月亮。

 

2014.8.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