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宵忆灯

(2012-02-06 17:24:57)
标签:

元宵节

上元

元夕

烟花

杂谈

分类: 有所思
上元节的夜晚,不一定要有月亮,但只不要有风、雨、雪,就是好天气,因为这一晚的灯光和烟花,使月亮也为之黯然失色。“正月十五雪打灯”,听起来虽然浪漫,但那灯,却不会燃得很旺盛。
我的家地处中原,那里的元宵节还遗留着大宋东京城上元节的气息。“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夜必点灯。最重要的一盏灯,是点给已逝的祖辈的。天刚黄昏,就要上坟,把先人的坟添一层新土,在坟的正门,筑一个小小的土龛,恭敬地点上一盏灯,三炷香,烧上几沓纸钱,这就是提醒先人来看灯了。然后,在先人的坟头,放上大筒的烟花,点燃,儿孙围看,是元宵节的精义所在。
烟花实在是神奇,五彩缤纷,瞬间绽放,绚丽如花,繁盛如树,升升落落,恍若隔世,那火药燃烧的姿势、声响、味道,莫不动人心弦。所以,这是祖先与后辈能够共赏的奇葩,是死者与活人彼此沟通的天符。借着烟花,子孙向先祖献了孝心,表了功绩,同时也是一种祈祷,祈求受到祖先的保佑。谁家的烟花繁盛,则谁家的子孙有孝心,有出息。
不过这些上坟,烧纸,点灯的事儿,都是属于儿子孙子等男人们的,像我这样的女性的后辈,以及像我妈那样的嫁过来的媳妇,是实在不必去自家坟前去的。也没有听说不能去,只是你若去了,他们一家也不会喜欢你,说不定还会责备一句:“你来干什么呀?”所以每年的元宵节夜,男子们去上坟,女子们则相伴去田间,观看遍野的烟花,全然不用管是谁家的。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会集资给我们共同的祖先——据说他是明朝的一个进士——买烟花,那不是一般的烟花,而是铁花。铁花燃放的时候,能窜至十几米高,花朵如雨,胜过一颗百年的老树,并且能燃放几分钟之久。铁花的花是黄色的,没有杂色,只在黄色中有一些明亮的蜻蜓似的点缀,看起来既美丽又庄重不俗。点燃铁花的日子比元宵节提前一天,在正月十四的晚上,全村人空巷而出,早早地等在进士先祖的坟前。寂寞了一年的进士祖先与他的夫人,只有在这一天才能迎来他们子孙的集体朝拜。
元宵之夜,等野外的烟花渐渐落下,各家也会在院子里点起烟花来。点花之前,照例要散灯——分散给各路神仙,主要是门神,为他们照路,供他们观赏。井边池畔也有神仙,为我们提供了一年的饮水和用水,自然也不能忘记。全村各处,烛光摇曳,那份热闹和温暖,连除夕夜也无法相比。在冉冉烛光里,烟花刹那绽放,刹那零落,这样的夜晚,如梦如幻,让人沉醉。
对于吃,反而一点也不讲究了。有买到元宵的可以煮元宵,没买到的,煮点米汤喝也是一样的。很多事时候,尤其是小孩子,为了看烟花,是没功夫去吃晚饭的。
据说,在千年前的宋代,这样的上元节的夜晚,是年轻的男女约会的佳期。在宋词里,最美的景色,最销魂的爱情,常常存在于这烟花灯火之间,月色缭绕之下。“东风夜放花千树”,走在这样的流光溢彩里,望着挂在林间树梢的那枚圆圆的大大的昏黄的月,你会突然发现,月也有孤独的时候。但,越孤独越静美,喧闹又绚丽的烟花,衬托出静月的无限风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依稀记得去年的今夕,我站在自己的屋顶上,望着起起落落的烟花,心里的惆怅,无处可诉,那种情景那种感觉,还历历在目,不堪回忆。而今年,又会过一个什么样的上元之夕,却还不知道。
仍然忍不住要念一遍那首妇孺皆知的描写元夕的宋词,因为这词写得如此之好,元宵节的美丽、甜蜜、忧伤与惆怅,全在其中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且慢伸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