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粽香飘过来,刊于6月2日《中国煤炭报太阳石》

标签:
中国煤炭报散文张修东收藏文化 |
分类: 放肆心情 |
粽香飘过来
中国煤炭报
2022-06-02
作者:张修东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草粽飘香。早些年,妻子跟母亲学会了包粽子,我们家从此添了口福。
距离端午节还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去商店购买了粽叶、蜜枣,一大早便把糯米、花豆、鹰嘴豆、红小豆、黑米泡了一大盆,各色辅料准备妥当,就等着包粽子了。
包粽子是个技术活,妻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她告诉我,最终是以不散架、不漏米、不粘连为标准。我脑海里迅速闪过昔日包好的粽子,最后煮成了一锅粥的场景。不会做的事,我很少提建议,可我也想弄出点惊喜让她瞅瞅。我试着包了几个粽子,终究因不得要领且手法笨拙,败下阵来。怕糟践了粮食,我只好在旁边打下手,看着妻子包。
将泡软的粽叶掐头去尾,预备好绑线,妻子熟练地把粽叶围成漏斗状,盛上一勺米垫底,然后放上一颗蜜枣,在上面盖上两勺米。待米和漏斗口持平时,将三角粽包结实,用绑线在粽子上绕上几圈捆牢,再系上活扣,一个粽子就“诞生”了。这真是,会的不难,难的不会。之后,依次将粽子叠放锅中,冷水漫过粽子,上方压上一块较重的青石,防止整体结构变形,便可开火慢煮。
火候最为关键。水沸后半个小时要转为文火慢煮,还得时刻注意续上热水,始终保持最顶端的粽子浸泡在水中。好几年了,妻子一直没用过高压锅,总觉得高压锅煮出来的粽子味道不如日常铁锅煮出来的香。
妻子在老矿区出生、成长,平时,同学、同事不时送来稀罕物,妻子总觉得对人家有亏欠。于是,每年第一锅粽子,基本都送出去了,我只是陪着炉火,伴着水花,闻闻味儿,即使这样,心里也美滋滋的。
慢慢地,妻子有了一个梦想,就是卖粽子。妻子刚退休那几年,我还在社区岗位上工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帮妻子圆梦,我只好抽出晚上的时间,一边看护炉火,减轻妻子的辛劳,一边回忆儿时的粽香。
闻着悠悠粽香,回想还没来矿区时,在老家吃粽子的经历。那时的粽子,糯米不够,大米来凑。母亲每次只包一小锅,挨家挨户给邻居送后所剩无几。我和弟弟只能守在老屋,闻闻四处飘散的粽香,慢慢品味。
煮粽子这四五个小时,你得有苦中作乐的精神。有时煮到后半夜,上眼皮和下眼皮直打架,强打精神,不可懈怠,终于完成了任务。辛苦自不必言,但也乐在其中,满屋飘散着粽香。屋子里盛不下了,香味挤出门缝,灌满楼道,一缕接着一缕,飘出很远。
卖粽子的过程艰辛而幸福。刚开始,长期坐机关的我们根本吆喝不出来,见了熟人还脸红,总将每天剩下的粽子自我消化。近几年,矿区经济形势好转,居民们不光在端午节前后吃粽子,想吃了便会询问妻子何时包粽子。妻子有了动力,隔三差五拾掇起这营生,后来还学会了开微店,在微信朋友圈卖起了粽子。因为选料用心,用料实在,煮制过程从不偷懒,妻子的粽子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常常供不应求。
责任编辑:任珺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