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网瘾、厌学的孩子,父母如何放下焦虑及提升孩子认知?

(2021-05-15 13:01:54)
标签:

和谐园

家庭教育

育儿

分类: 家长分享

和谐园家长分享:父母如何放下焦虑及提升孩子认知?

课程日期:2020年1月16日

和谐园平老师:老师晚上好,各位家长晚上好。今天晚上分享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家长克服焦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次我和大家分享了我个人思想方面发生的一些转变,后来群里一些家长和我私聊,我发现部分家长对上次内容的反馈并不是很好。家长表示“你能想着改变自己是因为你自己已经想明白了”,说实话,听到这么说我挺无奈的。我想说明的是我的思想是怎么变化的,同时它如何指导我的行动。我并没有一开始就“已经想明白”,这个变化我切身体会到是一点一点发生的,不是一蹴而就。家长问我“我们该怎么做?”我回答“三不”。家长表现得有些急躁“一直都要三不吗?”“我怎么让他出门走走?”“他现在没有想法怎么办?”“我们怎么做他才愿意好好上学?”今天我们解决类似上述这样的问题,同时也补充一下上次课的后半部分。

首先说一下我思想转变的过程。离开学校后我整天打游戏,打久了就想找点别的事做。想娱乐想消费得有经济基础,我至少能自己养活自己,也就是赚钱。打工实践,顶多做个临时工或者别的小活,毕竟没学历。最好的也就是读书学习或者学技术。我不想学技术,所以就想着还是继续完成学业。要完成学业,但我不想回学校。懒散久了讨厌学校的管理,我想通过自学和上学习班学习,到时候直接参加高考。

后来和别人聊天,他告诉我要想好好学习就回到学校,学校是最适合学习的地方。我们聊了很多次,他说在学校不光要学习应试知识,更要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和他人相处的能力,培养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我之前从没有注意过的东西,在我脱离了那个环境后才慢慢发觉。而且学校规范的时间安排更适合需要身心投入学业中的学生。所以我也就有回学校学习的想法了。

即便如此,我不愿意回原来的学校,不想见以前的老师和同学。后来想了想,原来那所高中在省里也算是较有名的,教育资源很好,学习氛围也不错。而且我在那里已经读了一年,更容易适应那里的生活。换个新学校的话,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再三斟酌,决定等我们这届同学走之后,回到原来的学校读书。

上面这一大堆,是想告诉大家,改变是一点一点发生的。简单来说,就是下面这幅图。我认为,群里大部分家长的问题,是图中的那条红线。把孩子回学校老老实实学习当成最终目标,孩子一天不回去,自己的心就一天安定不下来,所以就很焦躁。各位有没有这种想法:“如果我的孩子( ),那我心里就舒服多了”


和谐园平老师:可以具体说一下吗?一句话就好。

家长:

如果我的孩子能够走出家门,就好了。

哪怕她只是人在学校。

按照我的心意去学习,那该多好。

如果我的孩子什么都独立自主,那就好了!

如果我的孩子去学校上学,多好。

孩子独立了生活就好。

如果我的孩子去学校好好读书了该多好!

如果我的孩子能够知难而进,就好了。


和谐园平老师:好的,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很多家长问“家长要怎么做”,我们告诉他要三不,不说不做不想。至于为什么,我的回答一直是“不要约束孩子,避免和孩子发生冲突,给孩子自由”。各位家长怎么想呢?“三不”的理由是什么?意义何在?

家长:放手。自由。

一般这个时间孩子感性多,也容易冲动,有更多的想法,很多时候不切实际,属于理想状态。孩子吃饱穿暖了,于是各种想法都出来了。从自然需求上缺失了,孩子目标就会降低,先保证自己自然需求,从而现实化。

和谐园平老师:很多家长都说 “自由”,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说的,但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听上去可能更合适的词,用来阐述“三不”的意义,那就是“认可”。我个人理解是,“三不”是“认可”。之前我和大家聊过,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接受理解宽容。家长“三不”,就是对孩子的“默认”。大家有没有觉得“认可”孩子比“给孩子自由”听上去更有人情味一点?

家长:是的,原来没意识到。

和谐园平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曾经说过,“不要想着去改变孩子”,但改变能避免吗?不管家长怎么样,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进而改变孩子。有家长说:“父母三不,孩子会不会觉得我们在故意冷落他?”管得多有管得多的影响,管得少是管得少的影响,改变无处不在。同时,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都希望孩子越来越好。那么父母要想正确的教育和改变孩子,前提应该是什么呢?

家长:良好的亲子关系。

和谐园平老师:对,尊重孩子,良好的关系。但这些是不是建立在父母对孩子的认可之上?就是接受孩子。父母在改变孩子,这不假。父母希望孩子优秀,也没错。但这都要以父母接纳孩子为基础。

家长:非常对。由一开始的期望值过高都接受不了现实,最后必须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一切。

和谐园平老师:刚才那么多家长都说了“如果我的孩子( )就好了”,我并不能说所有这么说的家长都是错的。因为上面提到了,父母想让孩子变得优秀,这太正常了。但其中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过,生活中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人,无论人生得意失意,他们都很幸福。他们积极上进,但不追名逐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对当下的生活很满意,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希望。第二种人:他们很努力很刻苦,但他们认为当下并不幸福。他们的幸福在未来。“等我有了车我就幸福了”“等我当上院长我就幸福了”“等孩子考上大学我就幸福了”。

表面上看,两种人没太大差别,他们都“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但一旦乌云遮挡了星光,第一种人能继续向前,第二种人可能就垂头丧气焦躁不安。因为他们一个看到的是努力并幸福,一个看到的是现在的努力和未来的幸福。

好,回到我们的话题,在我看来,父母也有这样两种:1.我对我的婚姻/孩子已经很满意了,但如果这样会更好。2.只有我的婚姻/孩子接下来这样才好。各位家长都能看出区别吧。两种人都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第一种人对未来的追求建立在对现在的认可之上,第二种人期盼未来的背后充斥着对现在的不满。结果可想而知,第二种人很难心满意足。

家长:第二种人就是不能接纳现在的人。第二种人期望太高。

和谐园平老师:您认为是期望太高吗?我觉得区别是对现在的看法。

家长:我觉得这是心态。

第二种人的幸福永远是缥渺的将来式

这两种人就是以上一种人就能够放下,那么第二种人就比较焦虑。

第二种人生活的不现实,不可能永远好,但永远都会有希望。

区别是是否感受到当下的幸福。

和谐园平老师:所以,父母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得接受孩子的现状。对于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三不”既可以避免冲突,也是父母对孩子接纳的一种方式。那就有家长问:“如果亲子关系有所改善,父母是不是就不用三不,可以“说”“做”“想”了?各位觉得呢?

家长:继续三不,给孩子自由。

和谐园平老师:各位有没有听过“渣男三原则”?“不主动 不拒绝 不负责”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

对家长而言,“不主动”就是不要过多干涉和要求,“不拒绝”就是孩子需要帮助的话,家长提供帮助。“不负责”就是交给孩子更多做决定的权利,自己为自己负责。当然这都有个度,完全不主动,什么都不拒绝,不负一点责任也不行。

家长:这个解释有点意思!

和谐园平老师:我觉得这个没有“不想不管不做”那么严苛,而且能给各位提供更清晰的方向。不用纠结于“我这句话该不该说,我这件事能不能做”。

我认为之前的三不主要针对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主要是怕引起冲突嘛。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新三不”,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不说,家长真的一句话都不能说吗?还是要看情况而定吧。

家长:不说负能量的话。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话可以说。

和谐园平老师:也有家长表示我现在在努力“三不”,但我看他天天不好好睡觉,不好好吃饭,也没心思学习,我心里还是很着急啊。

家长:凡事因人因事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过分关注肯定焦虑。

和谐园平老师:对于这样的家长,您就是那条红线。我想说:您不要总盼着孩子回学校读书,也别把这当成个目标。您现在对他读不读书有意见,将来会不会对他考上哪所大学有意见?对大学有意见,对工作有意见,对儿媳有意见,对孙子有意见,没完没了。

家长:这样的家长已经没有自我,为孩子而活,肯定焦虑。

和谐园平老师:孩子现在宅在家不想学习昼夜颠倒打游戏,那就由他玩嘛。家长不要过度关注他,别插手他的生活。每周固定发点零花钱,不要发太多。白天尽量安静点,家里备点普通的面包饼干。还有什么问题呢?您担心他的身体状况?身体出了问题,他自然知道调整。饿了有东西吃,困了有地方睡,这就够了。您担心他一直这样下去?就算一直这么下去又会怎么着?家长保证物质不过度,(因为各地物价不同,具体多少零花钱需要父母孩子协商,但主权应在父母,零花钱不能过度)一个月给他500块钱花,我想这对各位家长也不是什么难事吧。(如果家庭真的有困难,别瞒着,直接告诉他)他嫌500块少,那就自己去挣。500够花,那家长也不要埋怨什么了。既然孩子知足,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如果孩子不满于现状,自然就会想办法改变。但并不是所以孩子都想上学。有的孩子可能有去打工的想法,有的孩子可能想去学技术。收银员、快递员、出租司机、清洁工、厨师......太多太多。有些职业无需较高技术含量,但是比较辛苦。各位家长有看不起这些职业的吗?应该没有吧。如果孩子愿意做这些平凡的工作,哪怕一辈子碌碌无为,既然这是他选择的生活,那家长有必要去指责吗?

家长:孩子自食其力就好。孩子只要是积极向上的,那他就是可敬佩的。自己的生活自己说了算,职业没用高低贵贱之分。

和谐园平老师:只要能自食其力,是吗?

家长:能够自食其力,不违法,就可以。就是好孩子好公民。

和谐园平老师:好的,大家记住“自食其力”这个词,咱们一会再说。然后是另一种孩子,他不满于现状,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或者说孩子在学习,只是状态不太好。有位家长跟我说,他的孩子现在学习状态很差,甚至不怎么学习,不操心学业,考试成绩很一般。但孩子个人不愿意休学,家长应该怎么办?我问问大家,假设遇到这种情况,各位会怎么办?是不断跟班主任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打听各种课外班,一遍又一遍跟孩子强调学习成绩有多重要?还是在孩子提出需求时给予帮助,孩子说不需要就不插手?

我相信在和谐园学习过的家长,都能很好的处理孩子有关学习的问题。所有家庭总共有三个特点:1.家长关注孩子,2.孩子拒绝被关注,3.良好的亲子关系。但每个家庭只能存在两个,也就是说,如果亲子关系良好,那么家长关注孩子生活,孩子不会拒绝。如果亲子关系良好,孩子拒绝被关注,那家长一定没有关注。如果家长要关注孩子,孩子又拒绝被关注,那一定不会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这么简单。

上次和我聊这个事情的家长,我不知道今天您有没有来,如果您到了的话,记住别再因为孩子成绩闹心了哈。

我猜,大多数孩子应该不甘心一辈子平庸。不过从上述状态走出来也需要时间。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他询问了很多因车祸或其他意外导致身体残疾的人,大概就是意外发生后的生活变化和心理变化。得到的结果是,生活上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人们的幸福感平均经过约一年时间就可以恢复到以前的时候。也就是说,时间确实可以很有效的冲淡很多事情,如果家庭中发生了冲突,孩子的幸福感也需要慢慢恢复。

有没有家长认为“我就是想让我孩子考985、211。我的目标就是让他名利双收?

家长:没有。

和谐园平老师:好的,刚才咱们谈到了“自力更生”这个词对吧。大家都认为我的孩子可以不那么出众,但最起码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不能什么都不干一辈子啃老。是这样吗?

家长:是的,独立生存是底线。

和谐园平老师:那假设某个家庭,孩子在路上走的好好的,突发意外,落个半身瘫痪,终生残疾,甚至变成植物人。这样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没法独立生活。那么他们的父母就直接放弃了吗?不再认他为儿子?还是以后每天怨天尤人,后半生生活在阴影之中?

家长:这个必须接受,不可抗拒。

和谐园平老师:很显然并没有不再认他为儿子。所以,能否独立生活也许并不能成为所谓的底线。各位觉得呢?

那么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之所以急躁,就是因为孩子没能达到自己期望的样子,或者说孩子没有向着自己期望的样子发展。大家认为孩子至少应做到什么?

家长:让孩子能做力所能及的事。至少能照顾自己的生活。

和谐园平老师:至少应做到什么?或者至少有哪些品质?

家长:进入社会能适应、感恩、善良正直的品质。阳光积极的心态。勤劳,正直,善良,孝顺。

和谐园平老师: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

家长:孝。

和谐园平老师:对,我也想说这个。于是我们又回到了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孝。关于这个话题,我看到两个有趣的故事,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1.桃应问孟子:“舜做天子,如果瞽瞍杀了人,舜该怎么办?”(瞽叟是舜的父亲)孟子回答说:“舜抛弃天子的位置。他会偷偷地背上父亲逃跑,沿着海边住下来,一生都高高兴兴的,忘掉了天下”。

2.叶公对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一个直率坦白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父亲”孔子说:“我的家乡直率坦白的人与你所说的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直率坦白就在其中了”。

这两则故事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伦理问题,父子相隐和大义灭亲的冲突,在这里我们不过多讨论。但从中可以看出的是,自古以来孝在人们心中就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古人说“色难”而不是“富难”,“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为别”。岳老师也告诉我们“先做人再做事”

各位觉得“自力更生”属于“色难”还是“富难”?“色难”意思就是给父母好脸色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家长:富难。

和谐园平老师:对吧,“自力更生”也属于挣钱的范畴。所以啊,一旦家长这么想。就会考虑“生活质量”的问题,对孩子的期望也就渐渐提高了。在北上广自力更生和在农村自力更生,差别很大吧。

家长:很大,应该降低期望值!是的,父母的期待是一步步递进的。

和谐园平老师:所以我认为,各位家长与其纠结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孩子”培养成“孩子”上面提到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接受理解宽容,一个词概括就是“尊重”所以,我建议各位家长以“亲子间相互尊重”为目标,要求自己,引导孩子。至于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家长不要再对此焦虑了。有没有家长想过,既然每个孩子的目标都不同,那有没有办法让孩子由低目标向高目标转变?

这个问题和大家最常见的一个问题类似,“怎么让孩子愿意上学?”但前提是不同的。第一个问题的前提是“无论孩子选择什么您都可以接受,只不过您希望他更好”而第二个问题的背景是“您接受不了他现在不上学的状态”这也就是咱们上面说的两种人的差别。

答案肯定是有的,不过我认为,凭父母一己之力很难改变。因为这就涉及到了孩子的认知,而认知的形成和改变牵扯所有和他相关的事物。大到不同的环境,小到各种生活举止。认知的改变充满了随机因素,所以各位家长千万不能在解决“如何让孩子这么想”这个问题上目标坚定且缺乏耐心。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方法,我建议是“交换想法”。这个方法我跟不少家长私聊的时候提到过,不知道他们试了没有。就是您可以和孩子就一些新闻发表观点。政治军事科技娱乐乱七八糟的什么新闻都行,只要孩子感兴趣。针对这些新闻发表自己的认识,可能会让孩子思想发生变化。简单说就是见多识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现在大部分孩子不是不愿意出门,也不想看书嘛。

家长:孩子认识偏差,负面情绪多。现在不交流,都有自己的想法。一旦跟孩子观点不同就会生气!

和谐园平老师:不交流说明亲子关系不好。既然亲子关系不好,那就不想不说不做。

家长:先改善关系。

和谐园平老师:“认知”这方面,我觉得是极为重要的。上次课说的第四点,就是想和大家谈一谈关于“认知”的话题。我认识到认知的重要性,源于一个小故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南北朝年间,佛教禅宗从达摩老祖第一世传到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弘忍门下优秀弟子很多,其中神秀最为出名。弘忍渐渐的老去,他要在弟子中找一个继承人继承禅宗衣钵。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有禅意的诗,谁写的好谁就能当继承人。神秀作为学生中的学霸,大笔一挥,写下“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诗。诗的大致的意思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抗拒俗世的诱惑。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境界。与此同时,庙里的一个勤杂工惠能听说了这件事。惠能是个文盲,不识字,也没什么文化。别人给他读了神秀的诗,他想了想,让同学帮他也写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致意思是,心本就是空的,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佛教千百年来都在追求这个“空”,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所以此帖一出,弘忍传钵,六祖出世。禅法南下,千古余香。这就是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

为什么一个文盲能击败当时的学霸,承传禅宗脉系?因为他们比拼的不是知识,是认知,是智慧。知识是拿来外用的,而认知,是最真实的自我的浮现。所以我认为,孩子真正的改变,是认知层次的改变。上面说聊天那一块,说的是“认识”。“认识”和“认知”不完全相同,认识是对某件事的看法,偏向于当前下意识的想法,而认知是内心更深层的理解。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我希望今天晚上交流后,各位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可以更清晰更合理,同时彻彻底底消灭焦躁。

上次和大家说的后半部分:行动的改变和思想的改变。思想的部分已经说的差不多了,行动的部分,大致就是一些具体事情的具体做法。因为人各有异,结合各位的问题我们再单独沟通吧。

家长:认知改变充满了机缘巧合,合适的机缘孩子或可突然开悟。但是没有机缘或者悟性不够就会比较漫长,家长确实不能操之过急。

家长:平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好强!

和谐园平老师:最后再跟大家说一句,各位想让自己的孩子和我交朋友,我很开心也很愿意。但我不建议让我直接去添加您的孩子。因为网络上的陌生人一般不会通过的,就算通过了也没话说。您可以让您的孩子添加我。

老师:我来问大家一句话,大家最近听过咱们和谐园三个孩子讲的课,认为这三个孩子怎么样?

家长:孩子太棒了!都是千里马。都能力超强。前途无量

岳老师:大家知道他们目前的状况吗?三个人是什么状况?

家长:一个初中在家,一个高三复习,平淡也准备上学了。

老师:现在是普通的马出问题的多,还是千里马出问题的多?

家长:千里马出问题的多。

老师:大家明白了什么没有?千里马在当今社会好不好?

家长:明白了,我们把千里马当成普通马来管了。这个教育环境不适合千里马。

老师:怎么办呢?

家长:放手。给自由,给时间,给空间。家长减压。千里马需要辽阔的草原,放手让孩子去自由奔腾。

老师:只要孩子出问题就说明孩子是千里马,父母不是伯乐,大家同意吗?

家长:同意。

老师:千里马可怜!或者说在当今社会普通的家庭,这样的孩子不可能不出问题。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办?

家长:悦纳孩子,放手。坚持三不,放手孩子。无条件接纳孩子。

老师:很多不会养马的人就把千里马杀掉了。养千里马有什么用呢?又不给人骑,还要吃食料,杀了算了。普通的马多好呢?还给人骑,还好养。存在就是合理的,大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好,下面是语音时间了,大家来语音吧。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jA1NjkzMw==&tempkey=MTExM19IYVovYlZVdUJLZERST0JibEtrQThKTFExZzlKZmwxbHNtcVNpVEcwZThwLS04cHZSc2dXVzZ3LVRVeURvbWlCODhUaGw4RGszSi16QW15d0FoN1FwVTA2UDdISVZOU3NPZXJ4QXc0clRESVhVRnRyMXdDc1ZaaGwzRkNSLUVvZnlNbzliTTh6ZVNjcHM2OVFmRzVPbU5pLWZJUE1DY0YxUUJwa3Z3fn4=&chksm=0f1c4e82386bc794fd154c8a914442247ff98b2eb3ae8214e1378883cf2e4e9849372b9346a5#r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