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谐园微课】为何孩子经常说回学校上学,却又屡屡食言?

(2021-04-20 12:12:12)
标签:

和谐园

育儿

心理咨询

分类: 微课

课程日期:2021年4月19日

文字内容:

王老师:大家好,现在开始上课。今天上课的题目是:为何孩子经常说回学校上学,却又屡屡食言?

王老师:讲今天的题目是因为许多家长都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经常跟家长承诺回学校,却总是食言。今天带大家分析其中的原因,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本课更好地了解孩子。

家长:我家就有这种情况

王老师:孩子辍学在家,天天玩手机。经常和父母说:下周一去学校,五一假期之后去学校等等。父母听了肯定非常高兴,充满期待。可是到了去学校前一天晚上或者当天早上,孩子又会说状态不好,不去了。

王老师:父母会感到很失望。其实每个孩子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说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能力不足型、另有所图型、自我安慰型。如果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属于哪种类型。

家长:我家以前也有这种情况,不过现在就彻底没有提回学校了。我感觉她能量不足,还需要继续在家恢复。

王老师: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种能力不足型。许多孩子辍学,是因为情绪或者性格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自身状态无法适应学校环境或者学习压力。比如有的孩子学习焦虑特别严重,在教室里会胸闷喘不过气,手抖,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样他就无法学下去。有的孩子和同学有矛盾,受到了排挤,或者被老师批评了,导致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情绪上非常排斥、厌恶学校环境,这样也很难在学校待下去。

家长:嗯嗯,孩子现在去看电影都会觉得头闷不舒服。我现在不再焦虑和痛苦了,耐心等待孩子自身治愈恢复。

王老师:孩子也知道辍学在家是不应该的,但是想到学习和学校,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就会被唤起,从而在情感上非常排斥。我的理性告诉我,怎么做是对的,但是情感上,“臣妾做不到啊”。

家长:学习能力不足,还接受不了退步。在学校自诉有失眠现象。

王老师:这就是孩子面临的现实问题啊,这个困难不解决,孩子很难返回学校。

王老师:所以当孩子状态好的时候,负面情绪较少的时候,他的理性会让他做出返回学校的决定。但是临近去学校,他的焦虑、恐惧情绪就会被唤醒,导致孩子在情感态度上非常排斥去学校。

王老师:第二种是另有所图型。有的孩子和父母说去学校,内心并不是真的想去,只是以这为幌子,让父母看到希望,然后跟父母提要求,从而达到自己真实目的。这样的孩子往往从小到大在物质上都是过度满足的。他已经习惯了物质交换的方式。

王老师:我咨询过的很多案例都有这样的情况。孩子说后天去学校,然后说,去学校之前能不能把手机给我,我今天通宵玩个游戏,玩好后天就去。结果可想而知,父母肯定会再一次失望。有的孩子说完去学校的打算后,就会跟父母要钱。不给钱不去学校,给了钱也是同样的结果。

王老师:如果孩子主动和您提出去学校,说的头头是道,然后在短时间内提出其他要求,基本能判断孩子主动说出去学校只是另有所图。

王老师:第三种是自我安慰型。有的孩子内心自卑,所以会有很强的无能感、挫败感。这样的感觉长期存在,也是要人“命”的。这里说的“命”,是精神生命。那怎么办呢?孩子就会通过立flag,通过不切实际的目标,来虚幻满足自己的自尊心。

王老师:比如我咨询过的一个案例,一个初中男孩辍学在家一年多,却总是和父母说以后要像乔布斯一样成立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这个孩子也会把去学校挂在嘴边,但从来没有实际行动,说完就忘了。

王老师:其实说到做不到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孩子自我价值感的严重缺乏。

家长:孩子很可怜。

王老师:是的。孩子的行为可怜而不是可恨。

家长:哦,原来吹牛也是有原因的。

王老师:因为自己不够牛。

王老师:所以孩子总是说回学校上学,却总是无法实现,您首先需要分辨孩子这种行为是哪种类型,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支持。

王老师:如果是能力不足型,家长就需要落实到具体引起孩子情绪的问题,和孩子沟通,给孩子提供情感或现实的支持。孩子食言,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家长不要怨孩子,而是找到孩子没法去学校的原因,耐心地帮助他克服困难。

家长:共情,做好支持。

王老师:如果是另有所图型,家长就不能被蒙骗,温和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同时和孩子建立一个真诚和有原则的关系。

家长:怎么才能很好的做到温柔而坚定呢?

王老师:家长的情绪首先要平和,无论孩子什么状态,家长都要平静温和。

王老师:如果是自我安慰型,家长不要因为孩子食言去打击他,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帮助孩子发展自信。

家长:是不是先实现小目标'?

王老师:也可以这么说。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价值感。

王老师:无论孩子因为什么原因说话不算话,家长都不应该去恨孩子。孩子的每一个不良行为背后,都是积极需求没有被满足。如果我们能够看到没有被满足的积极的一面,并且去满足他,消极的行为才会消失。

家长:没学习之前 就会认为是孩子“言而无信”,学习后知道了。

王老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语音内容链接:(关注和谐园微信公众号,收听语音讲解内容)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jA1NjkzMw==&mid=2647627886&idx=1&sn=aa0582051eef0e3935705e6c9a8f9ec3&chksm=8f1c44e4b86bcdf20badae46ffe863a525f5c299b1f1d4ca720c7892abf876c9a32cf5fbd4ab&token=80583651&lang=zh_CN#rd

【和谐园微课】为何孩子经常说回学校上学,却又屡屡食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