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4/large/6a661791jw1ex6j484m29j20u00i0434.jpg
【财新网】(专栏作家黄文政 梁建章)即将在2015年10月26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核心议题是“十三五”规划。按照《瞭望》周刊的表述,这一规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关键时期的关键规划,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外界也普遍认为,人口政策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那么“十三五”规划会如何看待人口问题呢?有报道称,《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报告》已经上递到决策层,该报告提出了立即全面放开二孩的建议。如我们一再论述,中国真正需要的是立即全面放开并及时鼓励生育,全面二孩政策虽然远远不够,但作为一个短期过渡方案,政策方向值得肯定。
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证实。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国家发改委在2015年7月31日发布了《人口和社会发展报告2014》。该报告在绪论中建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继续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依照法律程序,稳妥扎实有序推进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这个建议严重背离民众的愿望。
由于决策过程缺乏透明性,我们无法判定“十三五”规划到底会采纳哪个建议。如果采纳已公开的国家发改委《人口和社会发展报告2014》的建议,“十三五”规划中的人口政策将难有突破,中国将错失逆转人口颓势的最后一次机会。鉴于此,我们将以一个系列三篇文章来述评国家发改委的这份报告。
一、“十三五"规划中错误的人口预测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公开遴选入选单位名单》,入选《“十三五”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的负责人,是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和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副司长郭震威。国家发改委的《人口和社会发展报告2014》认为2012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约为1.6,并预计我国人口在2031年达到峰值14.5亿人。这一预测结果正是引用了蔡昉和郭震威完成的《“十三五”国家人口发展总体思路研究报告》中的结论。
然而,支撑国家发改委人口政策建议的这个预测是完全错误的。根据人口学界的普遍看法,中国人口达到峰值的时间要远早于2031年,而峰值的水平也要大幅低于14.5亿。比如,同属中国社科院的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就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5年就达到14.13亿的峰值。
国家发改委报告中第32页的图1-8,是对中国2011到2050年人口变化的预测。从该图来看,预测应是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所做的。由于整条曲线非常平滑,预测看来没有考虑政策放松将带来的出生人口的堆积反弹。对此,我们不妨用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来检验报告的预测结果。
为了便于公众了解并核实我们的结论,我们特地公开我们使用的来自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预测方法和计算程序。读者可以使用该程序重复我们的预测。同时,我们也希望《“十三五”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组公布他们使用的数据、预测方法和计算程序。人口预测在技术上并不复杂,由当年的人口状况的生育状况、死亡状况,就可以计算出下一年人口状况。以此类推则可以计算出未来每一年的人口状况。
根据我们公布的程序计算,假设总和生育率在2010年之后一直维持在报告中所提的1.6的水平,那么中国总人口将在2024年达到高峰,峰值为14.13亿。这个结论与张车伟的预测基本一致,但人口峰值时间比国家发改委报告所提到的要早7年,峰值水平则要少0.37亿人。
由于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中国人口在达到高峰后将不断萎缩。生育率越高,人口峰值时间到来越晚,相应的峰值也越高。那么生育率要高到何种水平才会出现国家发改委报告所预测的情况呢?假设总和生育率在2010年之后恒定,根据我们的程序计算,总和生育率要保持到2.10的水平才能将人口峰值推迟到2031年;总和生育率也需要保持在1.94的水平,才能确保人口峰值达到14.5亿。
我们无法理解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为何设定如此离谱的总和生育率来预测人口。姑且不说报告中的预测曲线没有考虑政策的改变,就算立即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也不可能将生育率长期维持在2.10的水平。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2013年数据,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于中国的泰国、越南、缅甸、朝鲜的总和生育率都分别只有1.4,1.74, 1.94,2.0。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会高于这些国家?
实际上,同属中华文化圈的台湾、新加坡、香港、澳门的生育率在2013年则分别仅有1.27、1.19、1.12、1.08,处于全球最低之列。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育文化遭受的破坏远没有中国大陆严重。在长期一胎化的影响下,中国城市已经把一胎化当成正常的默认状态,而农村在向城市看齐。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
根据各种生育意愿调查,近年中国农村家庭心目中的理想子女数也不到1.9,比日本韩国都要低,更不用说城市了。由于各种现实原因,实际生育率往往要大大低于理想孩子数:日本韩国家庭心目中的理想孩子数都要超过2,但过去10年,日本实际生育率介于1.26至1.45,韩国实际生育率介于1.08至1.30。
根据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在2010、2011、2012、2013年的生育率分别是1.18、1.04、1.26、1.24。但这些本来是专门用于了解生育状况的数据却从未成为人口政策的参考,理由是存在瞒报现象。但如图1所示,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详尽数据来核实历史抽样数据会发现,除了在1980-1996年漏报比较严重外,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生育率数据基本准确,而计划生育部门调整后的生育率则一直高估得离谱。以历史回测的生育率为准,从2000到2010年,国家统计局抽样统计生育率平均仅低估2.2%,最低也只有10.2%。而计划生育部门的官方生育率则高估21.8%到51.7%。即使假设抽样调查将实际生育率低估10%,近年中国生育率应该也不会超过1.4。
根据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和女性存活率,中国目前的生育更替水平为2.2,即每个女性平均需要生育至少2.2个孩子才能让下一辈与父母辈持平。相对于此,1.4的生育率意味着,出生人口每代将减少36.36%(1-1.4/2.2)。
根据我们公布的程序计算,即使设定1.6的生育率,2010到2014年的出生人口也高于近几年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每年出生人口,说明近年的实际生育率肯定低于1.6。况且,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并非原始数据,而是根据假想的漏报率往上调整过的。从2001年至2010年,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出生人数比由2010年人口普查回测的数据要多出21万到248万,平均多出125万,这说明国家统计局对每年出生人口的上调幅度一直偏大。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预测所使用的是2010年的分年龄死亡率。在2010到2014年,由此计算的死亡人数比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死亡人数要少一到两百万人,说明人口普查低估了死亡率,这点对人口预测的影响有望与未来死亡率下降的趋势可以大致抵消。
简言之,各种证据显示中国生育率已经大大低于1.6。根据没有生育限制的东亚其他国家的生育情况、国内各种生育意愿调查、生育行为变化的分析、双独和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即使立即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在考虑到出生人数的堆积反弹后,中国的人口峰值也不可能延迟到2031年,总人口更是不可能超过14.5亿。我们由此断言,国家发改委报告引用的人口预测是完全错误的,中国人口峰值晚至2031年、峰值水平高至14.5亿的可能性为零。
【财新网】(专栏作家
那么“十三五”规划会如何看待人口问题呢?有报道称,
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证实。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国家发改委在2015年7月31日发布了《人口和社会发展报告2014》。该报告在绪论中建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继续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依照法律程序,稳妥扎实有序推进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这个建议严重背离民众的愿望。
由于决策过程缺乏透明性,我们无法判定“十三五”规划到底会采纳哪个建议。如果采纳已公开的国家发改委《人口和社会发展报告2014》的建议,“十三五”规划中的人口政策将难有突破,中国将错失逆转人口颓势的最后一次机会。鉴于此,我们将以一个系列三篇文章来述评国家发改委的这份报告。
一、“十三五"规划中错误的人口预测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公开遴选入选单位名单》,入选《“十三五”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的负责人,是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和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副司长郭震威。国家发改委的《人口和社会发展报告2014》认为2012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约为1.6,并预计我国人口在2031年达到峰值14.5亿人。这一预测结果正是引用了蔡昉和郭震威完成的《“十三五”国家人口发展总体思路研究报告》中的结论。
然而,支撑国家发改委人口政策建议的这个预测是完全错误的。根据人口学界的普遍看法,中国人口达到峰值的时间要远早于2031年,而峰值的水平也要大幅低于14.5亿。比如,同属中国社科院的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就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5年就达到14.13亿的峰值。
国家发改委报告中第32页的图1-8,是对中国2011到2050年人口变化的预测。从该图来看,预测应是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所做的。由于整条曲线非常平滑,预测看来没有考虑政策放松将带来的出生人口的堆积反弹。对此,我们不妨用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来检验报告的预测结果。
为了便于公众了解并核实我们的结论,我们特地公开我们使用的来自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预测方法和计算程序。读者可以使用该程序重复我们的预测。同时,我们也希望《“十三五”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组公布他们使用的数据、预测方法和计算程序。人口预测在技术上并不复杂,由当年的人口状况的生育状况、死亡状况,就可以计算出下一年人口状况。以此类推则可以计算出未来每一年的人口状况。
根据我们公布的程序计算,假设总和生育率在2010年之后一直维持在报告中所提的1.6的水平,那么中国总人口将在2024年达到高峰,峰值为14.13亿。这个结论与张车伟的预测基本一致,但人口峰值时间比国家发改委报告所提到的要早7年,峰值水平则要少0.37亿人。
由于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中国人口在达到高峰后将不断萎缩。生育率越高,人口峰值时间到来越晚,相应的峰值也越高。那么生育率要高到何种水平才会出现国家发改委报告所预测的情况呢?假设总和生育率在2010年之后恒定,根据我们的程序计算,总和生育率要保持到2.10的水平才能将人口峰值推迟到2031年;总和生育率也需要保持在1.94的水平,才能确保人口峰值达到14.5亿。
我们无法理解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为何设定如此离谱的总和生育率来预测人口。姑且不说报告中的预测曲线没有考虑政策的改变,就算立即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也不可能将生育率长期维持在2.10的水平。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2013年数据,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于中国的泰国、越南、缅甸、朝鲜的总和生育率都分别只有1.4,
实际上,同属中华文化圈的台湾、新加坡、香港、澳门的生育率在2013年则分别仅有1.27、1.19、1.12、1.08,处于全球最低之列。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育文化遭受的破坏远没有中国大陆严重。在长期一胎化的影响下,中国城市已经把一胎化当成正常的默认状态,而农村在向城市看齐。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
根据各种生育意愿调查,近年中国农村家庭心目中的理想子女数也不到1.9,比日本韩国都要低,更不用说城市了。由于各种现实原因,实际生育率往往要大大低于理想孩子数:日本韩国家庭心目中的理想孩子数都要超过2,但过去10年,日本实际生育率介于1.26至1.45,韩国实际生育率介于1.08至1.30。
根据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在2010、2011、2012、2013年的生育率分别是1.18、1.04、1.26、1.24。但这些本来是专门用于了解生育状况的数据却从未成为人口政策的参考,理由是存在瞒报现象。但如图1所示,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详尽数据来核实历史抽样数据会发现,除了在1980-1996年漏报比较严重外,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生育率数据基本准确,而计划生育部门调整后的生育率则一直高估得离谱。以历史回测的生育率为准,从2000到2010年,国家统计局抽样统计生育率平均仅低估2.2%,最低也只有10.2%。而计划生育部门的官方生育率则高估21.8%到51.7%。即使假设抽样调查将实际生育率低估10%,近年中国生育率应该也不会超过1.4。
根据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和女性存活率,中国目前的生育更替水平为2.2,即每个女性平均需要生育至少2.2个孩子才能让下一辈与父母辈持平。相对于此,1.4的生育率意味着,出生人口每代将减少36.36%(1-1.4/2.2)。
根据我们公布的程序计算,即使设定1.6的生育率,2010到2014年的出生人口也高于近几年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每年出生人口,说明近年的实际生育率肯定低于1.6。况且,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并非原始数据,而是根据假想的漏报率往上调整过的。从2001年至2010年,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出生人数比由2010年人口普查回测的数据要多出21万到248万,平均多出125万,这说明国家统计局对每年出生人口的上调幅度一直偏大。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预测所使用的是2010年的分年龄死亡率。在2010到2014年,由此计算的死亡人数比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死亡人数要少一到两百万人,说明人口普查低估了死亡率,这点对人口预测的影响有望与未来死亡率下降的趋势可以大致抵消。
简言之,各种证据显示中国生育率已经大大低于1.6。根据没有生育限制的东亚其他国家的生育情况、国内各种生育意愿调查、生育行为变化的分析、双独和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即使立即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在考虑到出生人数的堆积反弹后,中国的人口峰值也不可能延迟到2031年,总人口更是不可能超过14.5亿。我们由此断言,国家发改委报告引用的人口预测是完全错误的,中国人口峰值晚至2031年、峰值水平高至14.5亿的可能性为零。
前一篇:呼吁楚雄州公安局留一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