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宪瓷器”话真假

(2010-08-01 17:11:09)
标签:

文化

分类: 瓷器类

http://s14/middle/6a6566a3t8cafefa0100d&690&690

民国初年,袁世凯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一九一六年三月二十二日,定国号为“洪宪”,为登基烧制四万余件“洪宪制瓷”。传世的洪宪瓷有“居仁堂”、“居仁堂制”、“洪宪年制”等几种底款形式,居仁堂是中南海殿名,袁世凯称帝前为总统府。

因为袁世凯只在位了83天,“洪宪”瓷也就只烧制了这一批,因此传世量较少,如果是真品价值不菲!!但现在,世面上能看到得多数都是赝品;如果有民国仿品,也是不错的了!!也算是近代文物了…… 袁世凯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宣布第二年改元“洪宪”,到一九一六年三月二十二日不得不取消帝制,一共坐了83天,
民国洪宪瓷,真品洪宪瓷底款署居仁堂制,存世量极少.署洪宪年制的都是民国1912年至1948年的仿品,当然其中不乏精品,但与洪宪真品相比,还相差太远.

“洪宪瓷器”话真假

说起近代瓷器,民国初年的“洪宪瓷”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市面上偶尔还能见到一些制作或精美、或粗糙,署有“洪宪年制”、“居仁堂制”等款的瓷器,由于围绕“洪宪瓷”的纷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所以这些器物一时让人难辨真伪,收藏者对洪宪瓷究是即向往又敬而远之,也有人对洪宪年间是否生产过“洪宪瓷”表示怀疑。

民国初这段众说纷纭的制瓷历史,由来已久,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袁世凯在阴谋称帝时,沿袭清朝御窑传统制度,派郭葆昌到景德镇监制“洪宪瓷”。据《景德镇史稿》、《古玩旧文》等著作介绍,郭葆昌到景德镇担任陶务总监督后,曾邀集清朝御窑厂各路高手,由著名陶瓷家鄢儒珍负责烧制,选择景德镇市内的湖北会馆作为绘瓷工场,以雍正、乾隆朝最优秀的瓷器为蓝本,选炼优质瓷土、细心描绘,精心仿制了一批色彩清淡,玲珑轻巧、高质量的“洪宪瓷”。也有种说法是,由于袁世凯称帝总共只有83天,而且从袁世凯称帝起,全国反袁之势一日盛过一日,且一件瓷器从采泥到做成凡72道工序,郭葆昌在遥远的景德镇根本来不及烧制署款为“洪宪”的瓷器。

    由于“洪宪瓷”名声在外,从民国起至建国初期直到现在不断仿制,以至真假莫辨。大多数人的看法是,目前所见到的落 “洪宪年制”和“洪宪御制”款的器物,其实都是民国时期一些古董商,为迎合收藏者猎奇心理而臆造的,主要是以粉彩、珐琅彩为主的碗、盘、瓶等作品,质量也很悬殊,有的很精美,有的却很粗糙。

http://s9/middle/6a6566a3t8cafefea9128&690&690

http://s2/middle/6a6566a3t8caff00377e1&690&690

http://s2/middle/6a6566a3t8caff02fb771&690&690

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当时郭葆昌已经在景德镇,期间肯定烧成过瓷器,只是未必就署洪宪款,历史上被公认为是洪宪真品瓷器的,只有“居仁堂制”一种是当时烧造的,由于“居仁堂”为当时袁世凯在北京中南海的寓所,所以所烧瓷器多以红色书“居仁堂”堂和“居仁堂”篆款。

    现今留存于世与洪宪联系最密切、与袁世凯最有渊源的瓷器,是珍藏于苏州博物馆的13件“居仁堂制”款瓷器,它由袁世凯的第13个女儿袁经祯于1963年和1965年分别捐赠,这组粉彩瓷胎质细腻沌净、釉色精细滋润,粉彩色泽鲜艳,品种是碗、碟、杯具、大小各异,绘有粉彩梅雀图,红梅、白梅与绿叶相映,极富立体感,这套瓷器精致的之处是器壁内外采用了“过墙”技法,打破了器物本身对画面的局限,使得画面舒展自如;每件器物的圈足内,红色“居仁堂制”印章十分醒目。这套粉彩瓷因未使用过,至今仍精致如新。

另外在景德镇陶瓷馆也有一件“粉彩荷花双蝶图薄胎盘”,器底同为红料篆书印章“居仁堂制”,尽管是残器,但因是馆藏资料,其真实性同样不容置疑。

我想这些应该是景德镇“洪宪瓷”的标准器了,喜欢收藏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以下是苏州博物馆展出的“居仁堂制”瓷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