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异的转化

(2024-10-17 04:36:45)
分类: 随笔篇

      昆明官渡区 刘本龙

 

同化””异化这两个词小时就在书中见到,也听老师说过,当时却不知其然。渐渐有些经历,对这两个词有了一些感悟。方知其意与我们生存、生活、发展密切相关,每个人都在“同化”和“异化”中建构自我,发展自我。

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置身于“同化”和“异化”过程中。因着主动置身其中与被动置身其中的不同,导致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和人生发展境况不同。

    人一出生就开始接受爸妈和其他亲近的人同化。随后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工作岗位的同化。进入幼儿园前的懵懂阶段,不知不觉地被爸妈和其他亲近的人“同化”。长辈们的语言、动作、姿态、好恶、精神、品格“同化”复制在幼儿身上。幼儿带着长辈们“同化”的基本框架进入幼儿园,接受教师带领下群体规范的“同化”教育。假如爸妈和其他亲人的言行举止,立身处世端正,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同化孩子的功效是正向的,积极的,就为孩子奠定了下一阶段被同化的良好基础。假如孩子被爸妈和其他亲人负向、消极的言行举止同化,这样“异化”了的不良基础,必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阶段群体规范的正向同化。这样看来,人之初最易被爸妈和其他长辈同化,幼儿不知不觉就被最亲近的人化为与之相同相似的一类人。这个人之初的同化,使同年月出生成长的幼儿意识、行为、习惯不同,甚至差距很大。

幼儿园群体规范的同化教育,是代表国家意志的启蒙教育,正向积极地“同化”着孩子们。如果孩子在家庭中被爸妈和其他亲人正向积极的生活状态同化,必然就能很快被幼儿园正向积极,规范文明的保育环境同化,并且由被动同化渐渐变为主动“同化”,自觉、自愿、欢喜地进入到同化活动中,还可能在同化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超常创新行为。如果在家庭中被爸妈和其他亲人不良行为习惯同化,孩子就不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正向积极的同化,却容易被不良行为习惯的伙伴同化。如果教师启蒙教育很好,所教幼儿整体被同化就会更有成效。

孩子们带着家庭长辈和幼儿园同化””异化的“雏形”进入小学、中学、大学接受一步步的同化与异化“加工”。再进入工作岗位、婚姻家庭、培育下一代成长过程的同化与异化实作,且不断丰富扩大着同化与异化的内涵和外延。构成人学习、生活、工作、不断同化、异化的过程,构成各人悲欢离合、多姿多彩的人生。

“同化” “异化”是与生俱来的生命现象、形成人们不同的习惯、性情、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致不同的人生走向、命运和果效。

仔细思考,人生的“同化”与“异化”本质都是“变化”。表明人都在不断变化中生存发展。关键是要接受持续不断的积极因素同化,避免或减少负面消极因素 “异化”,坚持使自己前行在正确的道路上。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同化”与“异化”是渐渐演变,从量变到质变,不断扩大延伸的过程。应当努力进行积极因素的同化,避免消极因素产生的异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有效的正向“同化”就是积极的引导、辅持、干预、调适,就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月节乐杂感
后一篇:走进师生心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