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台风“摩羯”的锋芒已去,今天的允景洪露出了柔软的阳光。
我下榻的酒店地处著名的曼弄枫景区,这几天来来回回都必须路过一个村寨,昌宇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曼贺纳古寨。
于是,上午的时光都给了与古寨的相识相知。
古寨始建于傣历142年(公元780年),最初叫曼撇阁,傣历185年(公元823年),寨子迁至田地上方的平坝处,改名为曼贺纳。傣语的意思是:田地上头的村寨,曼即村寨,贺即上头,纳即田地。)
曼贺纳一向以陶器和烟嘴著称,曾长期为宣慰领主制作陶器和烟嘴等手工制品。据说,傣王曾经在这个村住过。
走进古寨,就像是走进了傣族的历史,走进了傣族的传统文化,走进了傣族的前世今生……
穿行在竹林和芭蕉树的掩映之中,独具傣族风情的干栏式吊脚楼,古色古香,飞檐斗拱。木墙上的精美图案和傣文,交相辉映,亦奇亦幻。房檐上的孔雀图案装饰,在阳光里尤其金碧辉煌。
古寨里唯一的寺庙不大却形象庄严。四周老树参天,不远处则有郁郁葱葱的橡胶林簇拥。临近佛门,浓荫匝地,顿觉阵阵清凉。禅房门敞开着,一位上年纪的佛爷(主持)正在宽衣解袖,隐约可见窗棂上置放着的贝叶经。
漫步古寨,满眼苍翠,烟火气十足。100多户傣家固执的恪守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即使是改造成的客栈民宿咖啡屋茶室,也大体保持着鲜明的原生态本色。
忽然发现一所装修独特,兼有民族与现代风格的人家,“纳音小筑”的标牌吸引我们步入屋内。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热情的迎出来。一问,这位叫依万里的女性是才从大学毕业回乡的。因为喜欢读书,特意和姐姐一起,把自家的房子弄成了书屋,成为古寨的一枝独秀。小书屋让走进古寨的人击掌称奇。书架上的那些书,在与普洱茶,咖啡的相互媲美中,给游客留下了悠闲却高雅的一缕时光。
站到古寨高点,曼贺纳的古韵更加强烈。望着周边已经形成包围架势的幢幢高楼,古寨依然以顽强的姿态存在着。
也许,面对步步逼近的蚕食,古寨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又或许是有人撑起了“保护伞”,才使它幸免于难。
发展与保护的格斗,永远不会消停。但是,假如我们发誓不会数典忘祖,那么把自己的历史文化保留下来才是硬道理!
古寨不古,傣韵悠扬。
(昆明历史学者陆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