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作引领
(2024-09-11 05:28:45)分类: 管理篇 |
活到老学到老,走反思之路,做一名“学习型、反思型”校长,并以自己反思的品质、实际行动影响教师、影响学生,是新课改下的校长们应该选择的一条明智之路。新课改下的校长的角色怎样定位?我的观点是做一名“学习型、反思型”校长。
在课改进程中,作为一名校长,更是身体力行,努力做一名学习型校长。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话:“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一个事实,即一所学校的兴衰往往与学校领导层密切相关。学校的发展应靠学校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依赖全体教师,而不是依赖几位具有权威的校长时时处处去调控,健全、严密、有效的组织制度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校长一方面要加强自我素质与能力的学习以及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要引导广大教师“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用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和如何共同学习”。即把学校共同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与每一位生活和工作在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创造出生命的真正意义,不断地创新、进步,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
引导培育先进的校园文化
1、适应时代要求,培养持续创新精神。有人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人,才能活得更积极、更客观、更前瞻、更健康。而创新不仅是学习结出是“硕果”,也是新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
2、构建共同愿景激发共同愿望,培养团队精神。美国学者彼德·圣吉认为,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在缺少愿景的情况下,充其量只会产生“适应型的学习”,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某种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时,才会产生创造型的学习”。
3、倡导“终身学习”,营造浓厚学习的氛围。当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增长和更新的迅疾脚步追赶着我们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必须不断地增强学习的能力;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竞争的范围和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实质就体现为学习的竞争,“终身学习”的理念由此应运而生,“人人想学、处处可学、终身好学”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外化表现被广泛倡导。对于教师而言,“终身学习”不仅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的特殊要求,因此,学校应督促教师建立主动学习的意愿、态度及能力,帮助教师熟悉书刊、电视、录象、信息网络等多元的学习媒介与渠道,鼓励教师把握教研、科研、进修学习、专家讲学等宝贵的学习机会,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与激发和保障学习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在对各岗位、各学科综合分析、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做到细化、量化、明晰化,考绩方案应突出学习创新成果在晋级、嘉奖等方面的评价作用,体现鼓励学习创新的精神,形成明确的导向性。
作为一校的领头人,还应在如下几大问题上加以“常反思”、“多反思”:
“以人为本”,“以能为本”我做到了吗?课改的出发点与归宿应是人的发展;这里的人,不仅指学生,也包括教师。校长的管理,就是要让每一个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校长应常常自省:我走出的这一步,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吗?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吗?实现了自我的进步吗?质量立校,我做到了吗?大家都知道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改的目的不是不要教育教学质量,相反的,是需要更高层次上的质量。质量立校,是处于新课改下的每一所学校毋庸置疑的必然选择;而“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则是攀登质量高峰的必由之路。在课改中,积极运行反思机制,让教师明确一个反思目标——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把握一个反思关键——克服那些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习惯性的想法和做法,构建一个大反思平台——撰写好教学反思,走出了一条顺应新课改、接轨新课程、从事新实践、提升新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之路。
特色兴校,我做到了吗?时代要求校长、教师在课改中善于找准闪光点,寻求突破点,确定发展点,让学校添上腾飞的翅膀。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传承优良办学传统,树立自己的特色。而因校制宜地抓好校本教材的开发,则是我们走特色兴校之路的一大抓手。
走学习之路、反思之路,做一名“学习型、反思型”校长,并以自己反思的品质、实际行动影响教师、影响学生,是新课改下的校长们应该选择的一条明智之路。
(云南临沧市朱明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