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免束缚孩子

(2024-09-06 05:34:58)
分类: 家长篇

 

02  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莫过于父母的低认知。作家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写了这么一段故事,耐人寻味。因为进城上学要收费,卖豆腐的老杨不想让两个儿子杨百顺和杨百利继续读书。老杨只想让儿子在家当徒弟、做豆腐,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儿子读书涨了本事,成了科员,就会不把他这个当爹的放在眼里。有一次老杨和好友老马闲聊后,觉得老马说的有道理,随即改变了主意,理由是上了学当了科员回来再卖豆腐,豆腐会比别人家的更值钱。老杨担心脑子灵光的二儿子杨百顺上了学就不再回家卖豆腐,于是准备只送脑子笨的小儿子杨百利去上学。为了计划得逞,防止杨百顺闹,他还和小儿子杨百利沆瀣一气,写了两张都是“不上”的纸条,让杨百顺先抓阄,看似公平,实则偷梁换柱,暗度陈仓。不到一个月,上学之事败露,杨百顺和老杨闹翻了,为了安抚二儿子,老杨许诺以后卖的豆腐都会给二儿子抽提成,让儿子攒钱早点成家娶媳妇。真是可悲可笑又可气。由于老杨自身认知的局限,他不仅没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还从中作梗,处处阻碍孩子发展,只为让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教育路上,最怕一些无知又自信的父母用短视的眼光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家长固执地认为“女孩读那么多书干嘛”,那么孩子说出“就算我不读大学,以后嫁得好照样不差”此类让人大跌眼镜的言论,也就不足为奇了。处处限制孩子,如此养出来的孩子只会畏首畏尾,凡事追求稳定,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容易错失很多机会,更失去了少年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家长若以功利心为导向,干预孩子的社交选择,排斥孩子和“成绩差生”交往,又对孩子说“你看人家成绩那么好也不帮你,她根本不把你当回事”。时刻传递带有偏见的思想,只会造成孩子人际关系认知错乱,不利于孩子健全性格的发展。家长的打击式教育、愧疚式教育、“唯金钱论”等有毒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心里埋下自卑、敏感的种子,让他们越长大越自闭,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今日心理学》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写到:精神穷养的孩子难翻身。他们因为缺少来自家庭的认可和支持,往往丧失了“松弛感”,总是感觉前途渺茫,常常自我怀疑,焦虑万分,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父母日常灌输的狭隘思想观念也会限制他们的成长,当一个孩子习惯了画地为牢,就难有出息。很认同《认知突围》中的一句话:“贫穷真正的内涵,是父母永远无法给孩子他们自己也没有的东西,除了车子、房子,更有思维、认知与格局。”要知道,物质贫困只能羁绊孩子一时,而精神贫困却像一条隐形的绳索,束缚着孩子的未来,将孩子长久地困在方寸之间,使其难以挣脱、步履维艰。电影《天才少女》中,一位妈妈为了将女儿培养为数学家,控制了她所有的社交娱乐,自动屏蔽女儿的痛苦,这位妈妈固执地认为:想要成功,就必须经受这些磨难。最后女儿不堪忍受妈妈的思想控制,报复性自杀了。但这位妈妈依然没有觉醒,还打算继续用这种方法,去控制外孙女。一个家庭最沉重的枷锁,不是没钱,也不是社会地位低下,而是深陷认知贫困的牢笼还不自知。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也不是父母离婚,而是父母低认知所筑起的高墙。(作者 木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课赛教学反思
后一篇:劳动从我做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