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值得关注
(2024-07-12 05:47:54)分类: 随笔篇 |
高考结束之后,本以为紧张了三年,大气都不敢出的父母会就此解放,却没想到在网上看到这样两则帖子:
今年刚高考完的妹妹给爸爸发了一个长长的购物清单,清单被分成了电子类、护肤品/化妆品类、服饰类和日常药品类,林林总总算下来,要两万四千多块钱。
动辄几万,上不封顶。对此,有家长表示,网络上铺天盖地地要给孩子考后的仪式感,最新款的手机、电脑,和外出旅游,让经济条件普通的自己感到无比吃力。父母倾其所有为孩子提供物质享受,孩子就会感恩父母、奋发上进吗?
答案或许并不乐观。要知道,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懂得体恤父母。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永远也不会懂。对普通家庭来说,最不能缺席的一堂课就是让孩子了解生活的真相。
《商业周刊》出版的25个最佳观念专题报道中,开篇写了这样一句话:好好善待你的小孩,但不要给他们太多财产。低层次的父母只会给孩子花钱,有远见的父母则懂得跟孩子谈钱:
带孩子去工地、菜市场看一看,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让孩子规划、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学会量入为出;和孩子一起做好合理的消费计划,以身作则,理性消费。
怪现象二:扎堆离婚。
又是一年高考季,又是一年离婚潮。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的学者发现,高考后这几个月,是一年中媒体关注和网民搜索“离婚”这个词最多的时段。对父母来说,忍耐到高考后再离婚,是为了孩子。但对孩子而言,却并非如此。网友@已重置说:“我去年刚高考完,离家去大学的那一天,有一种解脱和获得自由的感觉。爸妈多年争吵,我一直生活在比较压抑的环境当中。最讨厌爸妈对我说:‘为了你,我们才不离婚。其实,这比离婚对我的伤害更大。”父母牺牲自我的爱,对一个孩子来说,实在太沉重,也太窒息了。就像辩手黄执中在《奇葩说》中强调的:“自我牺牲的牺牲感,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不错,可是它在亲密关系中,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但如果有一天,夫妻关系实在难以调和,该怎么做才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流淌着父母双方的血液。诋毁另一半、仇恨对方、逼迫孩子站队等,只会让孩子的内心陷入强烈的撕裂感。所以,夫妻的问题就由大人自己解决,不要在小小的孩子心中培养扭曲仇恨的种子,将他变成伤害另一半的武器。
这样一来,也许就会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成熟勇敢。
一味追求外在美是荒诞的、没有意义的。因为即使是那些外人眼中拥有最瘦的大腿、最具光泽感的头发,每天身着华服的顶级超模,也依旧会觉得自己不够瘦、不够美。追求完美,只会让自己陷入焦虑和不安。无条件接纳真实的自己,不盲目追逐流行,看得见属于自己的优势和美丽,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教给孩子的事。
3. 提升内在美。有句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父母,我们要尽早告诉孩子,比容貌更能主宰一个人留给他人印象的,其实是气质。而丰富的学识和优雅的谈吐,就是气质最好的支柱。有了这根柱子,美才不会沦为肤浅、空洞的表象。所以,穷养富养都不如用书籍滋养孩子,它会一点一滴地浇灌孩子的心性,让他们成长、蜕变,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自信之美。
总之,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曾在演讲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高考后的种种“怪现象”固然荒诞,但也在提醒着我们:教育最大的谎言,就是让孩子只管好好学习就够了。而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孩子除了做题和考试,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学会。好的教育,不光要追求分数,还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有审美、心怀感恩的人。这是为人父母的使命,同时也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作者 可乐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