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学困生心理

(2024-07-11 05:27:59)
分类: 教育篇

“学困生”又称“后进生”,一般指学生学习成绩或思想品德等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的学生,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应有所进步和发展,所以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其中分析 “学困生”的心理状态,是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基础和依据,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学困生的心理表现

造成学生“学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经过长期的观察了解,可以发现这些孩子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自弃的心理

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的复杂情感,往往表现为因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 “学困生”在班级中主要指那些学习能力差,成绩差及行为能力差的群体,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及同学的取笑,让他们倍感压力,由于学习困难的难以克服而自暴自弃,在这种不良心理的作用下,他们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过分夸大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由于心理上的这种无助感,使“学困生”的进步备受阻碍。

(二)逆反的心理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和主观需求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学困生”往往处于冷漠、歧视、嫌弃的环境中,长期得不到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一次次被践踏,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破罐破摔”的思想状态,表现为对周围人和事怀疑和敌视,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无视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甚至顶撞老师、家长。

心理学认为:意志是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心理活动。而“学困生”的行为恰好相悖,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觉性;心理脆弱,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心理不稳定,兴趣负迁移过快。许多“学困生”并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的学习目只是为了避免大家的责备,自觉主动求知的欲望不高,同时面对学习缺乏恒心和毅力,更谈不上踏实钻研,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式总是让学习止步不前。另一方面,他们注意力常常容易被学习以外的其它事物所干扰,整个人的状态都处于一种慵懒、对学习提不起精神的状态,自我认识的缺乏导致自我调控的能力很差。

(四)矛盾心理

“学困生”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慢性发展的结果。在“学困生”形成和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这一特殊群体心理上的特殊矛盾,这是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往往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但又难以得到尊重,有强烈的好胜心但又总是失败,有强烈的上劲心但又意志薄弱,这使“学困生”的心理常常是矛盾的。他们有时想接近同学,又怕被人歧视;想接近老师,但又怕讨个没趣;想做点好事,又怕遭人讥讽。持这种心理的学生,往往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徘徊。(昆明经开区郭凯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喜欢读书的人
后一篇:永远在我心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