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宜多束缚

(2024-06-08 10:19:26)
分类: 家长篇

带孩子在小区里骑车,我们这几个家长在一边看得心惊胆战,时不时提醒:靠右边靠右边,别扭来扭去!
看着点路,别摔跤啊!”“慢点骑,三个人别并排骑!别互相撞了!”“~~注意刹车!看着点路人啊!他们骑车出一身汗,我不骑车也一身又一身的汗——冷汗。生怕一个提醒没到位,孩子再出点事故。我问旁边的阿姨:我们小时候骑车,没让当家长的这么操心吧?阿姨不屑一顾地说:你们小时候?谁管你们这啊!能按时出门去上学,吃饭前回家就行……”是啊,为什么现在的家长养孩子普遍心力交瘁?因为所有精力都在孩子身上,像这种小事,我们管得太多了。生怕自己家孩子没个轻重,不是伤了自己,就是伤了别人家的孩子;又怕别的孩子没个分寸,自己家孩子平白无故受伤。管太多确实可以避免孩子犯一些错误,但同时也阻碍了他的成长。

这还只是放学后随便玩玩,就冒出这么多的关注
平时的生活里,家长更是把这种关注放在各处,反而引发孩子各种问题。

1. 玩乐上的过度关注,孩子难以专注。像上面提到的骑自行车,当孩子沉浸在其中时,我们频繁地打断,迫切地想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给出自认为更好的做法,喋喋不休,使得孩子根本没办法专注于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还出现在孩子专注在某个玩具上、翻看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时。
    2.
学习上的过度关注,破坏孩子的内驱力。现如今的父母给予最多关注的地方就是学习了。孩子放学回家,很多父母的第一句话都是留的什么作业先去学作业吧;写完学校作业,还要完成妈妈牌作业:试卷、辅导资料、线上学习等等额外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更是会收到更多的指导:为了让孩子做好,在一边监督、辅助;为了让他少犯错,一遍遍提醒;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提前安排好学习任务。大人总在插手,让孩子误以为学习并不是我自己的事儿,从而缺少自主感。
这种过度关注,使得家长在越俎代庖的同时也在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孩子的内驱力就是这么被破坏的。没有内驱力,孩子是不会积极主动去学的。在学习上,父母能做的很少,学习的成果最终要靠孩子自身来完成,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能掌控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在学习如何学习中,父母能做的很多,给孩子创造好的体验、呵护孩子的专注和兴趣,都在考验着父母的智慧。
    3.
生活上的过度关注,削弱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不小心打翻牛奶;弄脏衣服;吃饭掉饭粒;孩子的小毛病总能换来父母的絮絮叨叨,于是他们的精力全消耗在这种小事上。问题是,这种指导和纠正是孩子需要的吗?本来该专注于如何做好一件事,结果总是在自责和惊恐中面对自己一点点的失误:我好像什么都做不好我总在犯错”……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父母的过度关注还体现在替孩子做选择上。以为你好为借口,认为孩子你还小,你还不懂,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怎么能不吃鸡蛋呢?鸡蛋有营养!你这根笔不好,好看有什么用啊?妈妈选的这个才好!别选白色的衣服,不耐脏!父母以为的为孩子好,孩子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忽视和否定。孩子会认为,我的感受不重要我的想法不重要,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作者 秋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聊聊那些事
后一篇:回望那地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