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阅读,启迪智慧,共研共学,共同进步。
为了丰富工作室活动的内容,给工作室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引导师生深度阅读,厚积学养,培养师生养成优秀的的阅读品质,
日前,景洪市高中语文陈玉芸名师工作室联合西双版纳州教师文学协会特别举办一场主题为“中西文化差异”的阅读交流活动,希望能够通过分享和交流,增进大家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与认识。西双版纳州教师文学协会30余名会员、景洪市高中语文詹迎旭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及景洪市第一中学高一、高二各4个班共有250余人参加活动。
我们欢聚一堂,不仅是为了分享阅读的快乐,更是为了探讨中西方文化碰撞下的思想火花,正如伏尔泰所说,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它带领我们跨越文化的边界,理解不同的思想和文化。
阅读分享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学生们声情并茂的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了窦娥的冤屈和抗争,那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呐喊,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控诉,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对正义与良知的坚守,《雷雨》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哈姆莱特》让我们感受到西方文明对人性与命运的独特理解。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孕育出对悲剧理解的差异,景洪市第一中学的杨辉老师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主题向我们诠释了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中国人对和谐美满的特殊喜好,中华民族的乐观主义精神,中国戏剧受传统文化熏染,追求含蓄委婉的艺术表达,造就了中国戏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西方悲剧一方面向人们显示了命运之神的不可抗拒,另一方面又彰显了人类的不屈抗争。
接着,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国际交流学院专业负责人曹慧春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从神话起源追溯中西方戏剧不同的原因》,神话产生于人类历史的幼年时期,曹老师的分享,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有密切关系却又充满神秘感,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进化,使我们探讨在神话思维影响下的中西方戏剧不同的原因具有认识层面的意义。
最后由西双版纳州图书馆雨林华庭分馆的唐博老师为我们分享《文化自信的力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老师的分享与交流,润物无声;海纳百川。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整个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景洪市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情绪,一双双渴求的双眼,一阵阵由衷的欢笑,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将整个读书交流会推向高潮。这就是文化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吸引力。从美人之美、各美其美,升华到美美与共、身心相通。
西双版纳州教师文学协会主席、州教育体育局教研所刘新梅老师表达了对百忙之中到来的嘉宾的感谢,对参与活动的师生提出“携手同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殷切希望,并且对同学们寄语: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美人之美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是数千年来中国人秉持的和谐生存之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之美。本次《共享阅读,启迪智慧——中西方文化碰撞读书交流会》在碰撞中交融,在交融中共生。艺术在碰撞中交汇,成就创新之美。“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景洪市第四中学陶仙老师做了“2024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卷解读”的专题分享。陶仙老师从今年省一模试卷分析了省一模近两年的考题设置情况、并提出了后期备考策略。
最后,陈玉芸老师就本次名师工作室活动总结。她提出语文教学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但语文的学习会形成一个闭环,语文教学的意义会一直持续到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语文老师的使命,是让学生被看见,让学生成为“人”。我们应该深耕每一篇课文,潜心钻研,带领学生体悟文字之美、感受语文之美,领悟生活的诗意和真谛,哪怕到了高三也应该认真带领学生探究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语文老师必须要用情怀去教学、去育人,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共研共学齐聚力,同在同爱助成长。”此次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各校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行,博采众长,共同进步,共同为景洪市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共赴景洪教育发展的美好未来!(云南景洪市一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