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的缺失
(2024-05-20 05:38:17)分类: 家长篇 |
当父母发现孩子不尊重自己的时候,恰恰是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的时候。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生活中,我们总会把“孝顺”,作为衡量孩子品格好坏的第一标准。可在现实中,孩子对父母出言不逊、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孩子的这些“出格”举动,不少家长疑惑:
曾有一则新闻,一位小男孩不愿意上学,妈妈劝了大半天,他都无动于衷地玩着手机。妈妈无奈地问他:"到底要怎样,你才愿意去上学?"他的儿子说道:"你给我跪下,我就去上学。"妈妈听了儿子的话,当场给儿子跪下了。她的儿子,看到妈妈为劝他上学当场下跪,竟高兴地翘起了二郎腿;接着,他拿着手机,拍了张妈妈跪着的照片,发到朋友圈炫耀。而这位妈妈,足足跪了一个小时。可是儿子不但没有去上学,反而无视跪在地上的妈妈,继续玩着手机。孩子冷漠、不屑的表情,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有多少孩子,越来越不尊重父母?曾有一个研究机构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进行了一次名为“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在一些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根本不是父母;父亲被排在最后一名,第10名,母亲更惨,挤出前10,排在第11名。这不禁让我们发问:
父母把孩子的地位捧得太高。这类父母平时,毫无底线地满足与纵容孩子,以至于最后亲子关系失控。如此,孩子会越来越不尊重父母,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卑微到了尘埃里。而父母的卑微,会让他们对孩子说的语言苍白无力,也让教育毫无力量。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不会尊重父母,更会养成唯我独尊、任性妄为、嚣张跋扈的性格。赵薇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探讨育儿话题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父母)不能让一个孩子在家里的地位这么高,将来你老了,他也觉得你没那么重要。不能太把孩子当回事。”
对父母的态度。是一个孩子最真实的人品曾有一则新闻,让人看着气愤不已,网友们直骂:“畜牲!”这件事,发生在陕西省清涧县折家坪镇的农村。一位快40岁的儿子,因为老父亲拒绝给他买车,把家里的电视机、卫星接收器砸了,还把父亲打得跪地求饶。老父亲最大的感受是,这个孩子从小到大都这么没出息,而且很不听话。可孩子却总是“义无反顾”的吃着家里的,还似乎吃的“理直气壮”。之前他就疑似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也曾经打走了前妻。之后他还把妻子离去的挫败感和怨气,都撒在了父母身上。他整日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整天和家里要钱,一旦无法满足,便动手打人。周国平曾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一个孩子是否有教养,看他对父母的态度便知道;一个对父母都不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也经不起人性的考验。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心中有父母。曾仕强先生曾说:“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的确,一个心中有父母的孩子,他们必然会恪守尊重父母的底线。一个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通常懂得感恩,这不仅是一种优良品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优秀的家长,都会懂得在孩子心中,树立父母的威信,让孩子既尊重父母,又信任父母。知乎有网友曾经分享过这么一个故事:他的女儿很爱吃鸡腿,所以家里每次做切块炒鸡的时候,都会给女儿特地留一个完整的鸡腿。但是他后来发现一个问题,女儿认为家里最好的就应该给自己,而且对家里人说话都很不客气。恰巧,某次女儿看动画片很着迷,叫了多次吃饭都没回应。他就对女儿说:“我只叫你最后一次啊,如果你不尊重别人,让别人等,那么别人就没必要等你了。”女儿依然纹丝不动,就敷衍地点了点头。大家吃到一半后,女儿姗姗来迟。刚上餐桌,立马质问:“我的鸡腿呢?”他便当着女儿的面,拿出放在饭煲里保温的鸡腿说:“今天做饭的外婆很辛苦,所以鸡腿应该给外婆。”女儿嚎啕大哭,他把女儿抱进屋里教育,传递了这3种思想:我们很爱你,但家里不是什么东西都必须以你为先;
一个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才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成功。因为从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就能窥见他未来行为处事、待人接物的样子。一个连父母都不放在眼里的孩子,长大后也必然也是一位斤斤计较、眼界狭窄、礼仪欠缺的人。父母就是孩子最初成长的学习对象,严格要求自我,把控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才能从父母这里,学会包容与爱,学会理解与尊重。我们尊重孩子,也赢得孩子的尊敬,就能让良好的教育理念滋养孩子的心田,幻化成孩子前行的动力,陪他走过漫长的人生岁月。(家庭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