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学生的爱

(2024-04-23 22:05:42)
分类: 教育篇


那年全国班主任春季研修班在湖北宜昌举行,我有幸聆听了著名教育哲学博士、特级教师李镇西关于“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的讲座。从李老师心底涌出的一个又一个充满人性的教育事例,使我深深感受到作为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有爱心,更需要有爱的智慧。

教育的幸福从何而来?

从学生中来(水乳交融,心心相印)

从实践中来(浪漫情怀,不断创新)

从阅读中来(亲近经典,对话大师)

从写作中来(记录教育,享受人生)

从难题中来(面对烦恼,积累智慧)

从成长中来(战胜自己,与梦飞翔)

从心态中来(豁达宽广,宁静致远)

李老师如是说:因为我每天都在实践着,思考着,感动着,幸福着。我是发自内心地愿意做班主任。因为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赋予我太多的幸福。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跌宕起伏、有时候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就是班主任不断享受教育并不断成长的过程。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什么祸事。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过:“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里的“悬念”,主要就是我们通常的所说的“教育的难题”。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师成长的奥秘所在。

“班主任”这个角色给我的馈赠实在是太多太多。

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是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是晶莹的童心,这是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正如青年马克思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道,“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如果这个世界显示在你面前,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这里所说的“喜悦”,正是班主任特有的幸福。

说实话,每一位老师,真的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为学生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高兴,为学生的一点点放松而焦急。我也是如此,一切关于学生的事情都会非常紧张、谨慎。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后,回过头来想想,我确实做到了爱学生,但是这种爱的方式却有待商榷和改进,用李老师的话讲就是缺少爱学生的智慧。到底应该怎样爱学生,才能在爱的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健康、善良、正直、有智慧的的现代公民”呢?在与李老师处理相关事例的比较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保持学生爱的纯真。

 在学生开学第一天,李镇西老师是这样做的:00级的学生,李镇西老师在学生进校时就送他们一本书意大利名作《爱的教育》、送他们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为见面礼,还给他们讲以前的学生的故事,怎么互相关心等等。这样教育的结果是:这个班的一个成绩特别好、天赋很高的学生崔涛,在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后就主动要求和班级中又调皮成绩又差的孩子安涛做同桌,说“这样,我每天就可以帮助他,每天上课可以提醒他听课,下课了可以给他补”。同样在这个班还发生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到了初三,这个班的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每天放学后由前20名的同学帮助后20名的同学。这是发自孩子内心纯真的爱他人的感情。

而我在开学第一天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了怎样的教育呢:我很严肃地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中学生守则。我对学生的爱更多的表现在我对他们的要求上,而不是从学生内心唤醒他们积极、健康的品质。

 所以我认识到,教育要教会孩子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学生能不能成为人才,老师在其中是点播作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是每个学生都能为一个善良的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所以德育就是教会人如何做人,它不是外在的强加,而是内在的唤醒,唤醒他本身就拥有善良的因子,教会学生保持原有的善良、童真。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2、尊重学生的人性。爱是对人性的尊重,师德之一就是要对学生有爱心,这种爱更应该是一种民主的爱,而充满民主的爱往往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一些细节上,民主的细节。李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犯了错,被喊到办公室,你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回想一下,我一般都说“站好了!说说看怎么回事,你想怎么办?!”而李老师说“应该是请坐,因为学生是来接受教育的,不是来罚站的”。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所以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民主的爱,对学生的教育更应该是弯下腰来跟学生平等对话。

 3、充分发现并发挥每一笔教育资源

开学第一天,李老师看到班上一个女孩的脸很可怕,估计被曾经毁容。很担心,她这三年怎么在班上过?更担心同学们怎么对待她……听完王倩之的故事感动了我,在这里,王倩之成了一个不自觉的教育者,以她的行动告诉其他同学什么叫做自尊自信自强!其他同学也成了不自觉的教育者,鼓励着鼓舞着王倩之继续她虽然曾经不幸但依然美好的人生!老师被学生教育着,感染着……四川大地震余震不断,这是个体服从大局意识教育的机会;一个学生在地震过程中返回教室救一个残疾的学生,这是鼓励、激发学生爱心教育的机会……在校园中学生与老师问好时,老师的反应和表现,我就想到我自己,觉得在“身正为范”方面我基本到位,一方面我觉得这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同时给予他人尊重,让学生体会平等,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也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每个老师的行为都是教育,每个老师都是教育的资源。尊重每个孩子的权利、以人为本,这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细节,而这一切都源于自已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是做到了坚持和用心。

 4、不断提高自己对爱的理解。

 教师要会爱,然后才可能去爱学生,教师爱的能力越高,德育的效果就越明显。李老师说他每天晚上都写教学日记,把当天学生发生的一切都写下来,少则三、五千,多则一两万,就在做讲座的前一天深夜,还写了4000多字的日记,李老师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教育教学。李老师工作两年多,他的班主任工作事迹就上了中国青年报,他每教一个班就给自己确定一个科研课题,每个班都不同,不断的超越自己。所以教师要先“自化”,然后才能“化人”。讲到自化,李老师给了我一个最好的指引,那就是做一个会阅读、会思考、会写作的老师。提高上班时的效率,利用好下班后的时间,不断的思考,不断的修正完善自己,做到今天的我比昨天优秀,不断的超越自己,追求极致。

 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故事,我想说: 读过您的书,听过您的课,无数次浏览过您的博客,每一次都能从您那获取思想、知识的营养,获得教育者最需要的心灵鸡汤。海子说过:“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想,您是一个每天每时每刻都幸福的人,因为学生,因为心态,因为胸襟,因为教育。谢谢您的知识播撒,谢谢您的精神引领!作为一群平凡的中学老师,我没有想过青史留名。但我的生命和学生的生命一起芬芳过,璀璨过,我为之自豪,希望未来的日子里,老师们可以更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团结心连心
后一篇:不勤有何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