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责任心
(2024-04-01 05:28:56)| 分类: 教育篇 |
我想要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的确,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家庭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能够帮助孩子们长大。然而,我们却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无奈地感叹:现在的孩子太缺乏责任感了!尤其是独生子女,更是缺乏责任感!他们在家很多时候都不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往往表现得很自我、很个性,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少会注意到别人的感受。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对很多家庭来说,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一、在家里应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明确孩子与家长的平等地位,让孩子知道“我是家中的一分子”。 强化孩子是家中“一分子”的意识,让他们享受“一分子”的待遇,也要付出“一分子”的劳动。”
当孩子再大一点时,我们还可以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二、从身边小事做起,经常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
对孩子来说,责任感是实实在在的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双鞋袜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
三、订立责任合同。
通过和孩子一起制定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如把洗青菜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四、接受应有惩罚并设法补救。
做事没有责任心,必然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急着去给孩子擦屁股,要让他们接受没有责任心而导致的自然后果的惩罚。我们要给孩子责任范围内的事情定一个最后时限,父母要将设立的原则推行到底,并于惩罚联系起来。如规定孩子不乱放东西,家里所有的东西用完后都要放在整理箱内。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东西随手乱扔,出现在书房、客厅、甚至厕所里,就提醒他来收拾,如果孩子不肯执行,就可以给与一定的惩罚,例如今天的卫生你来搞,今天的碗筷你来洗等等。
五、用鼓励表扬和信任激励孩子的责任心。
我有时候会对儿子说:“一切全靠你了!”他在爽快答应的同时,总会流露出一种作为男子汉帮助母亲、保护女性的自豪与得意。“一切全靠你了!”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家长对孩子的高度信任。信任能使一个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有些父母埋怨孩子自私冷漠、不会关心人,其实主要原因是父母管得太多了。除了学习,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干,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想一想,我们成年人在赢得别人信任时,都会努力工作,挖掘自己的潜能,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呢。
六、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我们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事往往是“帮你没商量”,周到地为孩子做事情,主观地为孩子做决定,结果是剥夺了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机会。那些会爱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并不“大包大揽”,而是把做事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尽早学会对自己负责。
在我们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时,我们也要讲求技巧,可是改“问答题”为“选择题”。有位母亲正在家中收拾房间,孩子正好跑过来,母亲就趁机问她:“愿不愿意帮妈妈搞卫生?”这小孩子倒也回答得干脆:“不愿意。”这孩子那么不喜欢劳动可怎么办呢?于是母亲转念一想,与其问孩子“愿不愿意帮妈妈搞卫生”,还不如问她“我们搞卫生了,你是拖地呢还是擦席子”。所以母亲将所有的问答题改成选择题,让孩子选择其中一样,结果孩子都从中作出了选择,付诸实践,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辛苦及愉悦,在无形中也学着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随着孩子年龄不断长大,要鼔励和带领孩子去接触社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关系。这样,孩子更容易形成一种社会责任感,懂得要服务于社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昆明官渡区胡桎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