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生一起成长

(2024-03-22 05:53:12)
分类: 教育篇


党要求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字,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正是因为热爱,才可能做到奉献。我认为,中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对进一步促进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意义重大。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良好的师德风范是学生学习和做人的导航,也是最直接有力的一种德育渗透。教师的人格、品行在学生品德形成中具有参照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在的、持久而深刻的影响。那么,如何对孩子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呢? 作为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修养,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道德情感上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爱心唤起爱国、友善之情。"师爱"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孟子以 "仁爱"治天下,对学生何尝又不是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有爱心,才能接受、包容学生。我们一接班,就会发现,有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身上脏兮兮的,像丑小鸭,有的任性,有的孤僻;有的娇生惯养,自己说了算,不听话,不合群;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小孩跟爷爷奶奶过的,他们古板,不合时。加之身体带有疾病、残疾的,真实状况时时有,就看你有没有爱心。有爱心,就会包容、接纳他们,对他们循循诱导,像园丁那样,修枝剪叶,尽善尽美的展示他们的美,你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民主和人道的时代,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用自己的爱去感染他们,让学生也去爱同学、老师,爱班级、学校,爱自己的国家。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其次,品质陶冶敬业、诚信之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 "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接触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所提倡的,今天辩证地看也不失为传统美德。教师的身上若具有这些品质,对学生和谐地与人相处影响极大。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学生个性都特别突出,而这种突出的个性,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中和、去协调、去感染。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平时老师多给他们一些和蔼的笑容。一束信任的目光、一声温暖的问候、一个轻抚的手势,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会使学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诲。孩提时代,学生阶段,一切尚未定型,有待师长重塑。即使是后进学生、问题少年,只要我们用心“浇灌”,善待呵护,也会绽放出光彩夺目的花朵。

 再次,行为潜化不良之习。优雅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为人师表”是人们形容教师最常用的四个字,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学校履行工作职责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件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的瑕疵,则会使他们产生莫大的失望。教师应注意每一个细小的育人环节。上课铃声响了,教师走进教室,看见黑板没有擦,不声不响拿起黑板擦,擦干净了黑板,然后轻轻地提醒道,“以后值日生别忘记在上课前将黑板擦干净”,然后开始了上课;教师走进了教室,看见地上有几片纸屑,走上前弯下身,将纸屑拾起,放进了墙角的纸篓里;教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突然一位学生的铅笔盒掉在地上,学生的注意力全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吸引了,立即走上前帮助那位同学将散落的东西拾起来……学生们的心灵往往是被这不起眼的一举一动所震撼,所净化,这一切要比空洞的说教强百倍。 "身教重于言传"。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学生们连老师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表现出学生的"向师性""模仿性"。许多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做得很差,老师天天强调,但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自己在这些方面不检点,乱扔粉笔头,随地吐痰,写字潦草,上课两手叉腰、接打手机,言语不文明等不良习惯,对学生造成负面的消极影响。其实教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教育,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最后,知识激发上进之心。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教师的"" ""、不 ""时,学生势必会产生怀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人格修养,"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赫尔巴特对教育性教学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他认为: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手段。他甚至认为,“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样,就是培养德性”。教师渊博的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能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在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方法。课堂上教师施以亲切、热情、平等的讲授态度、生动幽默、 形象的教学语言,营造出一种轻松、民主的、舒畅的学习气氛、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容易使学生进入情感氛围的方法,让学生受到感染,如:朗诵传情、设疑激情、想象生情、写作诱情等。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时,他们会感到浩瀚无比、缤纷绚丽,定会激起他们刻苦奋进、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

美丽中国,需要的不是高分数机器,而是有道德的现代的人。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进行社会主义五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义无反顾的去完成和实现它。

(昆明官渡区魏娅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爸妈给力量
后一篇:冲出那狭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