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理性
(2024-03-12 05:22:07)分类: 研训篇 |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与高中语文“三新”的接轨已经迫在眉睫,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并将其运用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任就落在了每一位语文人身上。
通过线上线下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框架,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作业设计……新概念,新理念,新任务,新设计,新思维……在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闪现,从一团乱麻到不断整合重构,感觉经历了一次次淬炼,终于在对“新课标”框架体系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萌发了实践的冲动。
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对照目前不能与“新课标”相匹配的教材使用中仍然存在许多困惑。诸如: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自然单元整合时的主题确定、单元目标的确定是否需要模式化?情境设置时是否需要划分出大单元主题情境、课段情境与课时情境?六个任务群分为三个层级,是否意味着大单元整合时需要达成三个层级的螺旋式进阶?作业设计时前置作业、课中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改如何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学业质量之间的矛盾心理如何调试引导?……
细思极恐,感觉还是不能将“新课标”的理论融汇贯通,甚至会对已经形成的设计质疑。因此反观学习内容,觉得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边学边实践边质疑,也许这样才能实现螺旋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