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人才梯队
(2024-02-09 09:04:43)分类: 管理篇 |
最近,孩子们放假了,老师也迎来了充电期。官渡区关锁小学五(8)班班主任李桐说,2023年是自己成长最迅速的一年,短短3年,她从一个非师范专业的“小白”,成长为市级教坛新秀,并把课送到了石林、嵩明等地。
毕业于云南大学新闻专业的李桐,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3年前,她通过考试来到关锁小学,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关锁小学副校长段莹介绍,学校非常重视教研工作。全校共建立18个教研组,年级联动,让年级组之间的教研共进共学;片区联动,邀请片区内各学校互学互促;名师联动,一批批年轻教师在名师引领下,教学能力不断突破。
同样是3年前入职的陈彦洁,如今是年级组长。在关锁小学这样的大学校里,自己面对的是16个班700多名学生、近50名教师。
成为年级组长,陈彦洁是从副班主任、班主任、副年级组长一步步走过来的,她说最大的诀窍是多学多问、肯学肯干。一方面,她把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当作练内功、丰底蕴、强力量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大胆、积极地去沟通与发言,从人群里的“小透明”变成谈话的主导者。她也因为稚嫩而不敢尝试,但是师父、伙伴都在鼓励她改变自己。
做年级管理者,有时压力如山,压得陈彦洁喘不过气,但她没有放弃。关锁小学每个年级都配有一位年级行政,由学校副校级以上干部担任,四年级的年级行政是副校长余志娇,最开始,小到一个消息如何发送,陈彦洁都打电话向余志娇请教,而余志娇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为陈彦洁排忧解惑。
针对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技能等,学校以问题为导向,寻找青年教师培养路径,并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机制。李晓玉说,学校用3年时间,对初入职教师形成帮扶过关、罗盘定位、理论学习、个人研磨、实践反思及集体赋能6个阶段的培养。第1年要完成拜一个师父、备一节好课等任务,同时每周的听课量、教师基本功训练、常规课抽查、每学期的优课展评也要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第2年是进阶培养阶段,主要培养校级教坛新秀,从个人和集体两方面给予教师成长平台,除了校内教研活动,学校还积极引入教研团队,进驻年级,进行分学科、分年段的培养;第3年,初入职教师中已有一批青年教师“冒出尖来”,可以集中力量对其进行打造赋能,形成年级组的阶梯性优秀教师团队,并优先培养一批能独当一面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