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忘不了
(2024-01-20 09:21:23)分类: 教育篇 |
函大,即函授大学,曾是上世纪70年代末高考复苏时的一抹亮色,如今却渐行渐远,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二十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百废待兴,高考的复苏为追求知识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大学招生规模有限,竞争激烈,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顺利进入大学校园,成为那个时代的幸运儿,而大多数人只能依赖招工招干走上工作岗位。
进入80年代,各企事业单位人数不少,但是学历普遍偏低,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通过学习,提升学历就成了当务之急,但又不能离开工作专门去学习,于是函授大学、夜大、自学等不脱产的学历提升方式应运而生。
我1984年中师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被分配到初级中学任教。然而,由于学历不符合要求,我在教学中感到困难重重,明显感受到知识储备的不足。渴望深造的愿望日益强烈。
白天上课、批阅学生作业,晚上先备课,然后深入大学课本,每一天都是那么忙碌而充实。
作业完成后按时邮寄给老师,对于看不懂的知识,我会认真标注,真有一种迫切求知的感觉。
寒假时,我们被要求集中面试辅导。1985年的冬天异常寒冷,昭通的函大学子前往昆明非常困难,路途险峻。最终,决定将面试地点设在昭通,由师大的几位任课教师前来授课答疑。
昭通的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几天下来,手上、耳朵上都长了冻疮,让人颇感难受。然而,大学教授的课程满足了我们求职的渴望,平时积攒下来的疑难问题也得以解决。为了充实自己,我们拼命学习,甚至不在乎冻疮的痛痒。第一次面试辅导,可谓刻骨铭心!
面试辅导时间虽然只有15-30天不等,但课外活动却异常丰富。包括球赛、郊游、联欢和演讲等各种活动。
五年,1800余个日夜,我放弃了五个寒假和五个暑假的休息,边教书边学习,努力没有白费。最终在1990年的夏天,我如愿以偿地顺利大学本科毕业,圆了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的梦想。而且,六年的教书育人,我也在这过程中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真正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
五年的函大生活,在我五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难忘,永生难忘!这段时光见证了我奋斗、拼搏的岁月,塑造了我坚韧不拔的品格。函大不仅是我学业的舞台,更是我人生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昆明市一中杨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