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机会教子
(2024-01-16 09:25:00)分类: 家长篇 |
一、利用好“他人”进行镜子式的自我反省,实现孩子的自我教育
作为家长我们经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要培养孩子的一个良好习惯可以说嘴皮子磨破,口水讲成丸药,但是只要离开父母和老师只要转瞬即逝,孩子的坏习惯又会悄然而至,令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哭笑不得。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吃东西要洗手的好习惯,历时孩子从会听说到4岁,要让孩子洗个手,总是会有无数的洗手“条件”呈现出来。更让自己苦笑不得的是,有时为了让孩子洗手甚至要哭闹,才能完成这个“小”事。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顺利的给孩子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孩子连续3天高烧不退,输液、物理降温、中药……多管齐下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后来医生说可能不是单纯的比扁桃体发炎,估计有细菌或者是病毒的感染,需要验血才能确认。我取到化验报告单,突然想到如果能让医生告诉孩子生病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细菌和病毒入侵身体,所以才会这样“折磨”孩子。家人和孩子在等化验结果的同时,我先找到医生,把我的目的和医生达成共识后,匆匆找到孩子,故弄玄虚的说:“宝贝,我们去问问医生是什么原因让你那么受罪。”医生的一番义正言辞的“权威”教育——总的就是说因为不注意小手的卫生把很多的病毒和细菌到带到了身体里面,让这些细菌和病毒有了机会入侵身体,如果再不讲卫生还可能会有更大的疾病发生。
听了医生的一番言论,生病的孩子在输液的过程一边输液一边和我讨论怎么预防病毒和细菌的入侵,分析了这个得病主要原因是哪天,哪天的不洗手,那次,那次的拿脏手吃东西……还给我做了保证一定做一个讲究卫生的好孩子。从那以后孩子基本上都能自觉的洗手,有时候自己不能自律时只有家长一提醒就能马上的主动完成。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借助一个“外力”,或者是利用一个“专家”比我们家长说教无数遍有用多了。
二、利用好孩子的亲身实践和家人的综合评价,实现孩子的自我教育
小孩子对自己的优缺点的很不容易辨别,开始也只是把成人的认识代替自己的认识,“妈妈说我吃饭吃得快”,“老师说我写字写得好”。把他人的认识变成自己的认识,同样也要有一个反复统合的漫长过程。一方面,小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逐渐增加了对自己的认识。比如,在赛跑中如果他经常跑在别人前面,就会认识到自己在奔跑上有优势;在搬运重物时,他能搬别人搬不动的东西时,他才会知道自己的力气大……另一方面,小孩子这时会得到来自各方面的他人评价(比如上一年级后,就会在家长评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老师的评价)。这些评价,有时相同、相似,而有时又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这些来自亲身实践和多种的他人评价,尤其是互相矛盾的评价,将激发孩子思考,促使他不断地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这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他将得到比较客观的自我认识,但仍不能保证都是正确的。那是孩子上幼儿园的小班的时候,孩子在发音“zi ci si”这几个读音的时候总是不准确,咬舌难以发出,更让人闹心的是孩子的名字里恰巧还带了一个“子”,由于还在发音是出现这样别人对他的挫败评价——说他是个“大舌头”,让孩子的自信心大打折扣,并且都不愿意和别人说自己的学名。面对孩子遭遇这样窘境,最为母亲我很难受,但是对于教语文的我来说我很肯定的知道孩子不是生理导致发音的问题,而是孩子不能掌握这类字的发音方法,发音是舌头的位置是错误的而至。一天从幼儿园回来孩子闷闷不乐,询问原因才知道是因为被小朋友们嘲笑为“大舌头”而郁闷。吃饭的时候我就和孩子说:“儿子,你是可以说好这几个字的,只是你现在还没有找到这个字的发音方法。”我例举了很多我教过的学生出现的类似这样的问题,并且很肯定的评价他是很优秀的,告诉他在不久的时间一定能把这几个字说好。我故意的朝妈妈挤挤眼睛,妈妈也一起认可我的评价,从那以后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告诉儿子可以发好这几个音。久而久之在不断的家长的综合评价中,孩子只要一有人说他,他就会大声的告诉别人我可以说好,只是还差练习而已。不断的亲身实践,终于在大班的时候能够清晰的发音和运用。可以这样说一件事或者一个评价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也可能会让孩子忧郁,当父母能给利用好教育孩子的机会,进行自我的教育,自我的超越,获得新的动力,就会给孩子一个灿烂的明天。
三、利用好孩子的每一次“疼痛”,实现孩子的自我教育
可以这样说,孩子的安全教育一直是父母最关注的问题,每天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都会涉及孩子安全问题,所以经常都会叮嘱孩子要怎么做,怎么行,怎么让……为了避免孩子重复出现同类“受伤”,我及时利用好孩子的“疼痛”让孩子从内心知道自己要改正的地方是什么。记得有一个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带孩子去水边玩,去的路上我就给孩子讲了水边玩耍的危险性,孩子由于内心的激动把我的话听了一些,更多的留在耳朵的外面。才对到目的地就迫不及待的冲到水边,不到2分钟的时间他就落水了,还是我的同学眼疾手快把他从水里捞了起来,并没有溺水,只是由于惊吓过度而两眼发直,全身瑟瑟发抖。我一同学心疼的将他搂在怀里,我当时又生气有心疼,但往深处一想,我并没有心疼他,而是选择了让他湿着身子进行自我“教育”,让我最我触动的话语是——当威胁生命危险来临时,可能谁也帮不了我。他有了这样的意识,我才“饶恕”了他。想这样的机会很多,没有努力而落后的“疼痛”,不听劝告而失败的“疼痛”……这些“疼痛”才能触动孩子的内心,才能让孩子感受是自己的需要改正,不是父母的逼迫。
自我教育是个很渊源的教育方法,只要运用的恰当收效会很可观,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双翼,只有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孩子拥有强劲的翅膀,才能在人生的天空自由翱翔!(昆明官渡区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