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促成长
(2024-01-02 20:17:12)分类: 研训篇 |
携一缕冬日芬芳,凝一份教育情谊。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2023年末,云南省基础教育李文娟地理名师工作室、呈贡区李文娟地理名师工作室一行9人,赴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开展课堂教学示范、课堂教学研讨、专题讲座、成果辐射推广等集中研修活动,学校热烈欢迎专家团队的到来。通过名师引领,瑞丽一中、三中、五中联合教学研活动,为边境地区三所学校的高中地理学科发展添砖加瓦。
送教活动由我校高二年级林宣豆老师的《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拉开序幕。林老师利用“去有‘蜂’的地方,做‘追蜂’的人”为情境导入,通过图文、视频辅助,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又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与探究,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既落实了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又让同学们感受到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第二节课是由高一年级的李灿光老师执教的《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李老师的课堂动静结合,幽默风趣的教学方法和清晰明了的板图设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中既有学生热烈讨论、结论的精彩阐述,又有教师的方法指导,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彰显了独特气质。
第三节课是由高三年级的王骥老师执教的《海—气相互作用》。王老师以“长津湖极端严寒天气”为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把地理知识与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紧密结合,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通过问题式设计,运用已掌握原理迁移到解决新问题上,实现新旧知识的构建。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或上黑板写解题思路、或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率很高。
三节课结束后,李文娟名师工作室、瑞丽一中、瑞丽三中、瑞丽五中的老师共同评课、议课。在讨论中,现场的教师们畅所欲言,对三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详尽的评析。三位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情境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着重深挖教材信息,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关注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看世界,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最后,李文娟针对三位老师的课堂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上给出了宝贵的意见,受益匪浅。
第二节课是由昆明五中马梦莹老师执教的《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轮复习。本课获得了昆明市教学竞赛一等奖。马老师以云南普洱咖啡豆的成长为主线,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了解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云南咖啡豆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三节课是由昆明三中呈贡学校的杨敏老师执教的《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杨老师经过精心备课,基于学生认知思维的提升,辅以庞大数据库资源为支撑,呈现出一节较高水平的地理公开课,让听课师生感受了时空维度上地貌的变化。本节课通过播放流水作用实验导入新课,课堂中教学素材选取恰当,视频、图片、动画等素材直观形象,杨老师运用数字地球带领学生“近距离”感受了一次线上研学之旅,不仅能清晰地解释地理原理,还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该课也获得过昆明市教学竞赛一等奖。
第四节课是由昆明三中侯胜老师执教的《海—气相互作用》。侯老师通过问题情境“阿塔卡马沙漠花海”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以基于大观念教学的地理思想,引导学生回归“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通过思维导图清晰的呈现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为后面的深层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原理性很强,涉及的重要地理原理有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等,体现了地理学的“整体性”思想。
在课后的评课环节,四位老师对课堂进行自评后,其他老师们充分肯定了这四节课的教学效果。从课标到学习目标,再到整个的授课环节,都突出了核心素养;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总结非常好;教学设计新颖流畅,教材的使用和PPT辅助教学结合效果很好。
学,无止境。研,亦无止境。本次送教活动为一线教师与名师专家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充分发挥了名师引领和辐射作用。参会老师纷纷表示,将认真地再次把本次活动中收获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
相信在名师引领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瑞丽一中、三中、五中的地理教育教学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奏响美好的乐章。(云南德宏州瑞丽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