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农学院
(2023-12-13 05:46:37)分类: 随笔篇 |
(云南玉溪市普俊宁)
祖孙三代都是“玉农人”
我是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牧医专业的2022级新生。考上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如我所愿,对我这个小家来说,也是一段家风的继承和延续。
六十多年前,我爷爷在家乡苦读三载,如愿考入玉溪农校。因为条件使然,毕业后爷爷没能端上“铁饭碗”,后成为了村长,当上了公社大队长,现在八十多岁了,对农校情怀依旧如初。爷爷憨厚、勤劳、是一个朴实而又平凡的农民,年轻为村民着想,励志当个好村长、好队长,爷爷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每放假回老家看望爷爷,爷爷总带我去看他当年带领村民修建的公路、水库、开辟的农田,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那幸福的笑脸顿时掩盖满脸的沧桑。使我领悟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意义所在。时光流逝,初心不改,爷爷常说:“不管哪个年代,农业立国之本呀!”
二十四年前,言传身教家风不改,妈妈发奋苦读,也顺利考入了玉溪农校读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妈妈一直讲起学校里有头“铜牛”,旁边石头上刻着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她毕业后因工作编制问题与农业失之交臂,现在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她经常教育我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可贵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当老师教书育人也是为人民服务。
爷爷和母亲的谆谆教诲、言传身教成了我最珍贵的家教。浸润在“甘为孺子牛”的家训精神中,我也悄悄许下学农的心愿,并终于如愿以偿。开学第一天,爸爸妈妈亲自送我到学校。,当爷爷得知我考上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时,苍老的脸上又泛起欣慰的笑容。
作为家里第三代“玉农人”,我对未来有着憧憬。
成为校友是家风的传承
在我的周围,除了爷爷和母亲是“玉农人”之外,无独有偶,我舅舅从部队转业,也毅然选择在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农校给予了我们一家人知识的力量,也感恩农校的博大胸怀。进入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段家风的继承和精神的延续。也许这算不上是‘传承’,但学习的感觉以及对学术的追求,是可以感染周围人的。
这也许就是一种求学缘分,这也是氛围和内涵。“厚德守正、善技笃行”这是学校的校训,它深深感染着我,三年毕业后我也要将这样的品德带到了生活工作中,从而影响我的后辈向往同样的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