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承好家风

(2023-12-10 08:08:36)
分类: 家长篇


华夏自古重家风。

源起上古,践于汉魏,成书两晋,形成唐宋,流传至今。前有颜氏警后之家训,后有朱子治家之格言。中华家风源远流长。

家风者,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春雨,亦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之暖风,让孩子学善行于日常。一些好习惯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而好习惯的来源则是来日于的家风家训。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今我也已为人父,面对自己日益长大的女儿,确实需要树立起不同于以往的规矩。回忆自己小时候,脑海中从没有“家风”二字,但是父母交给我们的一言一行,似乎便是“家风”。

父母常说,各家生活不易,不许轻易去别人家吃饭。六七岁时,偶会犯此错,如没有合理的理由,免不了要迎来父亲的一顿训诫,还要我们好好去致谢。

父母常说,男孩儿多做事方显男儿英气,做事须得腿脚麻利。七八岁时正是贪玩的年纪,做事时常会分心去“招猫逗狗”,父母见了少不了一次思想教育,实在不行,“物理教育”父亲也可亲自来操练一下。

父母常说,祖辈已辛苦大半生,别总让老人操心惦念。十一二岁时正是叛逆飞扬的时候,爷爷奶奶的一时唠叨,总是扭头不理,或是趁他们不注意,藏了爷爷的帽子,或是藏了奶奶的针线,父母知道了,跑的再远也少不了接受一次“爱的教育”。

于外人而言,父亲是个少言的人,默默做事,于我而言,他是一个言践于行的人。他教育我的话语,都是他的行动中已经做到了的。年岁渐长,慢慢的便也理解了父亲,也愿意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

母亲爱唠叨,总是盯着我们的缺点,天天担心我们学坏,上至学习,下至鸡毛蒜皮,她总喜欢管一管,但是她总会在我们最需要她的时候出现,操着数不完的心,却不爱让我们知道她们的困难。

他们的一言一行,比起后来读书看到的文字更加让我印象深刻,没有写成家风,却以自身实践家风。

     父母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让我时刻谨记,等后来成为了一名老师,才更加明白家风的重要性。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好的家风能够成就孩子的一生。

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家风不好,则会给后人造成不良影响。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的家风。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

从我们自身来看,作为一名老师,学校不就是像一个大的“家”吗?我们总在学校告诉所有孩子一定要相互友爱,互帮互助。有时候,我们还要客串一会“家长”,以自身实际经历来告诉孩子,如何养成好习惯。(昆明市官渡区江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品红中遐想
后一篇:课堂来竞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