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改
(2023-11-29 05:28:26)分类: 研训篇 |
当今社会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于时代要求不一样,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为了迎合时代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的、急需的人才,现如今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观念、品格、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知识的传授。简单来说,初中阶段的教育要求更注重培养学生拥有一定的物理思维与观念,能够发现并粗浅地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更注重给予学生丰富的物理表象,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秉承着践行新课改理念的想法,由宋赣鑫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公开课——《15.2 欧姆定律》,物理教研组全员参加听课、评课。
课堂伊始,宋赣鑫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了关于电压的作用与什么是电阻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那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电阻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呢?
在学生充分思考得出应该有关系的猜想后,宋赣鑫老师提出问题:“想要探究导体中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的关系需要用到什么实验方法?怎么去进行实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得出:可能有多个因素影响,所以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在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在电压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弄清实验方法后,宋老师抛出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变或不变?”宋赣鑫老师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是可以改变电池节数来改变电源电压;二是可以再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进行分压。两种方法中,串接滑动变阻器可以更方便地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明确如何进行实验后,宋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如何选择实验仪器,引导学生绘制出实验电路图,再分别请学生上台连接实物图与实物。学生上台连接过程中,宋老师巡视学生在学案上的实物图连接情况,对学生的一些典型错误进行了及时地引导与指正。
学生连接完成后,宋老师引导全班同学对台上同学的连接进行分析评判,详细地讲解如何利用电流走向判断实物图连接的正确性,强调了连接电路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随后宋赣鑫老师利用器材对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进行了演示,演示过程中,让学生说出应该如何操作,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宋赣鑫老师的语音诙谐幽默,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因为反复的调节仪器感到枯燥,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感。调节完成过后,引导学生对电表示数进行读数与记录。得出实验数据过后,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带领学生说出实验结论,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函数图像,生动形象地将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展示出来。
为了避免学生将结论混淆,宋赣鑫老师将常见的两种错误表述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并说出错误之处。最后宋老师对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这一易考点与易混点进行了辨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可能也不同,需要具体情景具体分析。
课后,组内教师进行了评课。针对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且就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开展高效课堂进行了探讨。一节高效的课堂离不开精心的备课,所以在备课时要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重视物理概念的建立与形成,但不要绕弯子,要抓住问题核心,复杂问题简单化,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时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变,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更加重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将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方向转化,使学生成为主动获得知识的主体,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学无止境。一节好的公开课离不开老师精心的备课。公开课的目的就是在这样精心的准备过程中使教师得到长足的进步,并且还能通过公开课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教师。(昆明市官渡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