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给的启示

(2023-11-08 04:41:52)
分类: 家长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学校,家风是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承载着长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

一代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人所熟知。从少年得志时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到游历天下时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再到中年丧妻时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再到屡遭贬谪时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再到老当益壮时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虽然人生屡屡跌入谷底,但是苏东坡从未沉沦过。直到我了解了苏氏家风,才知道是什么造就了苏东坡如此豁达豪迈的性格。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苏东坡的曾祖父苏杲善于理财,家道殷富,临终却只给唯一的儿子苏序留下两顷薄田和一间破房子,苏杲的钱财大多都被他施舍出去了,苏曾说:“多财而不施,吾恐他人谋我,然施而使人知之,人将以我为好名”。这种家风被苏序很好的传承下来,苏序曾卖掉一些田地去接济一些挨饿的穷人,等丰收的时候,人们就把粮食和钱财要归还给苏序,他却说我卖掉他们自有卖掉的道理,不是为了接济你,苏杲拒不接受。苏序通过将田地贱卖以帮助贫苦的百姓,是卖而不是送,让贫苦百姓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一直延续到苏东坡这里,都是这种乐善好施的家风,当他被贬惠州发现惠州交通不便,老百姓只能靠小船过江,经常发生翻船事故,于是苏东坡便出资帮助惠州修了两桥一堤。苏杲散财,苏序低价卖地,苏东坡自己贴钱修桥修堤,这都是他们骨子里言传身教的乐善好施的家风。

“对上不谄媚,对下不孤傲”。苏序遇见士大夫非常恭顺,大家以为他谄媚,但是发现他见到乡村百姓也这样,大家才恍然大悟,苏序对每个人都具有平等心,对他的儿子苏洵也不例外。当面对不好好读书的儿子,他人的质疑,苏序依旧十分相信苏洵,给他足够的空间成长,最终苏洵奋起读书。当面对自己的二儿子苏涣高中进士,送信的官员前来报喜却找不到苏序老爷子,最终在郊外找到了喝酒的老爷子,得知自己的儿子高中,老爷子喝完酒,用官服包着吃剩的牛肉,不急不慢的骑着毛驴回家去了,这就是苏序拿官服包牛肉的故事。后来到了苏东坡,这种精神依旧被传承着。他说他“上可陪玉黄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面对万事万物具有平等心,这种家风是苏家代代流传下来的品质。

“有乃祖,兹有乃孙”。苏东坡天性中纯粹诙谐的人生态度。他一生清廉,造福民众,本应仕途平坦,却奈何“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心性自然,向往陶潜的归隐生活,却只能转身“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经历多少困境,他都一笑置之,“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正是有了苏氏家族祖祖辈辈以身作则活出来的品质,言传身教的家风,最终汇聚成了苏东坡,造就了苏家三人成为“唐宋八大家”成员。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翻开中华民族文化史,家风文化沉淀深厚,当今,我们更应该传承良好家风,修身养德,争做时代新青年。

(云南师大尚慧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中的亮光
后一篇:扎实做帮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