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云南大理州剑川县第一中学的学生何鑫堃。我所要演讲的题目是“前辈激励着我”。
我的家乡—剑川,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在那片向来以“景贤崇文,重教明理”作为“剑川精神”的白乡热土上曾涌现出过不少的杰出人物。有明朝因奋勇杀贼,捐躯报国而载入《明史》的段高选、有《攻心联》的作者赵藩,有中国第一份白话文报纸的创办者赵式铭等等。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一位白族热土上的革命青年——张伯简。
张伯简生活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正值军阀割据,国家满目疮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身处西迤的他,心中燃起救亡图存的革命火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918年,从大理省立第二中学毕业的张伯简,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顾父亲强烈反对,毅然离开剑川投奔了当时的驻粤滇军,成为了云南赴法勤工俭学第一人。后来在军中担任文职的他有些心灰意冷,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心中又燃起了那团快要熄灭的火焰。
1920年,
“五四风暴”使看到革命曙光,他选择了弃戎从文,成为了云南省赴法勤工俭学第一人。1921年,张伯简加入了德国共产党,成为白族第一位共产党员。根据共产国际规定,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从此,一个来自祖国西南边陲的白族青年,投入了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
1925年底,党指派张伯简担任中共中央罢工委员会书记。和邓中夏一起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可就在革命形势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却因积劳成疾病倒了,因抢救无效而牺牲。年仅二十八岁的张伯简像流星一样闪烁出耀眼光芒。
张伯简是白族人民的好儿子!他的一生是有义的一生!那种“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的报国情怀,那种“少有壮志,敢为人先,胸怀家国,奋斗不息”的精神激励一代代白乡儿女前赴后继地为民族复兴事业接续奋斗。
我——作为一个沐浴在新时代春风里的白族青年,因为了解到了革命先辈的事迹,也把“报国”作为了自己努力学习、不断奋斗的美好愿景,我明白了处在新时代的我们为什么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道理,明确了必须有革命前辈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行动。
朋友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奋进新征程的新时代。我们将怎样报国?惟有自强不息奋斗!我们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努力学习,砥砺奋进。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去“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让我们心中常怀祖国和人民,紧紧跟随党的领导,不论身处何处,为祖国的建设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
让你我以青春之奋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崇明才智! (云南省大理州何鑫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