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及家长课

(2023-10-20 07:26:50)
分类: 家长篇

家长课堂是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培养孩子成长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孩子的成长轨迹。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亲子关系,2023912日,经开区实验小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陪孩子上学》的家长课堂,特邀梁永红老师为家长们分享教育心得,解答疑惑,共同探讨科学的家校共育方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梁永红

 从事基础教育33年;

 从事家庭教育28年;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20年;

 个案接待3000余人次;

 线下讲座听众50余万人次;

 著有:

《中学心理咨询室的故事》

《听,心动的声——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知心育人好老班(小学卷)》

《知心育人好老班(中学卷)》

《跟着节点走——高中生成长自助手册》      

讲座回顾     

梁老师以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引发了家长们的共鸣。他提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中国式家长常常嘴上说着希望孩子独立自主,但实际上却不敢真正放手。孩子的成长教育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家长们坚持不懈地支持和引导。特别是在低年级,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梁老师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培养:情商和智商。情商的培养包括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感恩之心、关注他人、保持好奇心和加强亲子关系。而智商的培养则包括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课堂知识、积累课外知识、监督作业和提供辅导。

在家庭环境的塑造方面,梁老师提出了几个关键点:

 门风:首先,家长们需要成为他们希望孩子成为的榜样。家庭的氛围和家长的行为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夫妻统一原则:夫妻双方应该有一致的教育理念,以确保在教育孩子时不产生混淆和矛盾。

 夫妻中心原则:家庭以夫妻为中心,教育孩子以夫妻为第一责任人。

 个人独立原则:夫妻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及时性原则:对孩子的行为和学习要及时给予准确的反馈,但不一定要在当下就反馈,要注意方式方法。

 爱的原则:家长需要尊重老人和孩子,积极地表达爱意,赞扬孩子并保持耐心。

 家庭、学校、孩子统一的原则:保持统一以确保孩子得到一致的教育信息和引导。

在课堂的问答环节中,梁老师回答了家长们常见的一系列问题包括:

Q1孩子胆子小、自卑,该怎么引导?

A1家长用行动带着孩子去体验,不止用言语鼓励。

Q2孩子不善于表达内心想法,如何引导?

A2可以使用画画、写日记等非语言方式来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Q3如何唤醒孩子的多元智能和内驱力?

A3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不表扬天赋,多表扬努力。

Q4如何有效结合课内外学习?

A4每天十几分钟的课外书阅读。教导孩子编写故事,尝试开放式结尾,鼓励孩子发挥创造力。

Q5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A5 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奖励和仪式感。

Q6孩子专注力不足,课堂效率不高怎么办?

A6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要频繁打扰或随时解答问题,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与孩子沟通时,保持安静,通过眼神交流鼓励他们专注。

Q7如何让孩子做到不拖沓,有时间概念?

A7询问孩子对任务的预期时间,据此询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一起总结经验。

Q8如何学会做一个放手的父母?

A8有原则地放手和管理。在不伤害自己、不违法和不违德的前提下,给与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独立决策和承担责任。

Q9孩子叛逆该如何应对?

A9与孩子沟通事件的过程、原因和结果,共同寻找适合的处理方法。

Q10两个孩子如何友好相处,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甚至动手时,家长如何处理?

A10矛盾是正常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事件,同时鼓励他们解决问题,教导尊重和合作的价值观,以促进友好相处。

课堂的最后,梁老师送给家长们一句话:“陪孩子上学:坚持!坚持!再坚持!”通过这次家长课堂,家长们学到了许多有关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方法和原则,这将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希望家长们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继续与孩子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只有家长的坚持和关爱,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让我们一起为更美好的明天努力,陪伴孩子走上成功之路。(昆明经开实验小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八种激趣法
后一篇:说合作探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