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育倾听习惯

(2023-09-03 07:00:21)
分类: 家长篇

       倾听,是一门艺术,它是一个人进行双向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对知识累积过程和人生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自娘胎里时,孩子就对外界有了感知,通过一种与母体微妙的联系,也通过我们天生就具备的耳朵。这一器官赋予了孩子们“听”的功能,从最初接触社会开始,他们通过耳朵和嘴巴去与人交流。年岁愈长时,仅仅“听”不足以满足儿童从外界获取与其智力和思维相适应的信息。由此,育人者们成为孩子有效倾听能力的重要引导人。

(一)能听。这里的“能”,并非生理意义上的能,为什么这样说?由于大部分四老二中一小的家庭构造,导致现代社会孕育出来的孩子们自我意识比较强,只会“说”不会“听”成为普遍现象。我们都试过在课堂上,满耳充斥着孩子们的嚣闹声,充斥着桌椅板凳发出的呻吟声,充斥着老师“小嘴巴闭上”的批评声。那么,“能听”成为父母和老师引导孩子步入社会的首要技能和遵守规范。在适应学生身份的初期,应当注重培养孩子倾听的专注能力:

1、专心致致地听。俗话说左耳进右耳出,大概是多数父母批评孩子的口头禅。殊不知,这个唠叨的习惯会加剧孩子听能力的随意性。“察颜观色”地与孩子交流,应该是提升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

2、礼貌尊重地听。教导孩子与人说话眼睛平视对方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体现,学会在平等身高下与孩子对话,以期培养孩子以礼待人。

3、有效回应地听。起码的要求是能辨别不同的音素、声调、语调,能听懂并执行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指令、要求,并作出相应的回应。

(二)乐听。乐于倾听,孩子们最乐于倾听的一定是能抓住他们好奇心的东西。多元并结合儿童心理的倾听方式,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倾听的乐趣。同时,倾听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听与说是这个互动过程的联结方式。培养孩子的倾听兴趣与其倾诉能力密不可分。

1、培养成功感,激发倾诉兴趣。孩子每天储藏着学校的趣事、家里的“秘密”,等着分别向父母和老师同学分享,

只要能得到鼓励和欣赏,都可以成为激发他继续讲述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就是认真倾听、耐心引导、适度夸奖。

2、培养词汇量,引导准确表达。随着孩子们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益扩大,他们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结结巴巴,成语乱用,词不达意。这时应帮助他们扩充词

汇、加长句子、纠正结构,引导其完整地、丰富地、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3、保证足够耐心,巧妙纠正错误。这一点估计是家长们的噩梦,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将耐心进行到底,尽量做到不打断、不制止、不取笑,让孩子放心地说、慢慢地说,

用温柔的态度扫除孩子的忧虑,改正自己表达不足之处。这种交流过程同时可以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使孩子学会耐心倾听。

(三)善听。善于倾听,是考验孩子是否具备有效倾听,有效甄别知识点的能力。倾听是一个互相交流与表达自我,是一个学习思考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不能仅仅满足于“听”的表面作用,而要通过有效的倾听实现自我思维的启动,总结出对学习乃至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思考模式。

1、倾听他人,建立沟通桥梁。倾听是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环节,孩子是社会成员之一,有自己成长的圈子。引导其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操。

2、筛选信息,形成自我判断。听与说恰似唇与齿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引导孩子在听说的交替过程中学会分析有用信息,在组织自己语言的同时,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有利于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昆明官渡区李红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请客奇艳作
后一篇:晚霞中离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