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育习惯
(2023-09-01 07:29:09)分类: 家长篇 |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短短的一句话,反映出如雨的家风,曾那么深刻地影响着这位文坛巨匠的一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国之根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总是把教育子女看成是自己的重要责任,《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就是最好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爸爸妈妈非常重视我和妹妹的家庭教育,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们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要求我们与人为善,尊老爱幼,孝顺长辈;还经常告诫我们勤俭节约,要牢记《朱子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因此,每次吃饭都要求我们必须吃得干干净净,不能剩一粒米饭。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法国作家罗兰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吸收养分,离不开家风家训潜移默化的滋养。爸爸妈妈经常给我和妹妹讲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岳母刺字、匡衡凿壁、《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治家等故事,帮助我们理解其中蕴含的爱国、尊师、感恩、诚实、孝顺等道理,让我们铭记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感受美好品德的熏陶,养成诚实善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艰苦朴素、积极进取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