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家族之风
(2023-08-15 06:52:51)| 分类: 家长篇 |
“义方既训,家道颖颖。”西晋潘岳作《家风诗》歌颂祖德,赞美自己的家族传统,并以“岂敢荒宁,一日三省”自我激励。时至今日,颖颖家风遍布华夏大地,诸多好家风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中华儿女,使得“礼仪之邦”的中国更加美名远扬!
“德”是立身之本,社会上不乏“怀瑾握瑜,风禾尽起”之美德。从一个人的品质德行我们能够看出他背后父母亲的许多品德修养,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再用心观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有优良门风的家族在社会上往往会得到其他家族的尊重和称赞。父母德行高尚、受人欢迎的家庭,孩子的品行往往也不会差。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一个家庭的文化。好比每个人的性格、气质不同,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风就像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它是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只有树立良好家风,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美德。
良好家风的树立和建设对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家族的繁衍,乃至一个民族的未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当孟母第三次把家迁到学校附近后,孟子开始跟着学习礼仪和知识。“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孟母重视家教家风,她对儿子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最终成就了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儒学大师。“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历史长河中有的家族长盛不衰、人才辈出,这无疑是和良好家风分不开的。作为孟氏家族后裔的孟庆松,深受其家风影响,自始至终将“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放在心中。疫情爆发,他心系家乡,捐赠抗疫物资,奔走抗疫最前沿;自然灾害频发,他将爱心和温暖送到每一个需要的人手中;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资助困难学子,帮助了一大批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勤能致富,俭能养德”,“与朋友约,言而有信”。颖颖家风,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纵观古今,家风家训各有千秋,“忠”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家风;“勤勉”是文学大儒曾国潘的家风;“朴实”是人民教育家叶圣陶的家风;“不搞特殊化”是干部楷模焦裕禄的家风...家风的好坏无关家庭的富裕程度,好的家庭和普通的家庭都有自己优良的家风,更没有好家庭的家风就比普通家庭的家风好一说。和大部分人一样,我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父亲初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做了二炮兵,退伍后结了婚做起了农民。父亲从小对我就特别严格,严肃时常挂在脸上,家里的东西要摆放整齐,床铺要整洁,被子必须“豆腐块”,如果乱糟糟的,那可是会被骂惨的。“看你这个被子像什么样,要是在部队,连长不给你扔到地下,看我叠,这样,这样...”豆腐块就这样成了小时候的记忆深刻。另外,“食不言,寝不语”,“早睡早起”等等这些也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搭火要空心,做人要虚心,学习要用心”,这更是他的口头禅。
历经岁月的沉淀,那些世世代代相传的好家风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延续和传承的。二叔是一名老党员,不喜言谈,总是喜欢默默的做自己的事情。每天六点一定是准时起床下地干活的,每天的新闻联播是一定不会“缺席”的。父亲说他早些年做村干部,当时村里穷,他四处奔走,跑去集资,去上级政府要钱,软磨硬泡之后,政府终于答应给钱,村里修了今天仍在用的水库。高考结束那晚,二叔打电话来让去他家吃饭,说二婶做了好多吃的。吃着饭,二叔说:“你们高考作文是不是考我们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啊,我都听他们说了,我们被通知到镇上党校听课,给我们讲了毛主席,周总理...,今年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了,我只有30年的党龄,年纪越来越大,这辈子怕是没有机会啰。”我赶忙说道:“有的有的,怎么会没机会。”看得出来他很渴望那个纪念章,或许对二叔来说,那不仅仅是一个奖章,更是党对他的认可。二叔是家里其他党员的标杆,在二叔的影响下,我家的家风变得愈发淳厚,耳濡目染间影响着我这一代,相信也将影响下一代。家中有这样一位忠诚的老党员,值得我为之骄傲一生。
“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到从容”,有人说,最好的家风莫过于此。关于诗书和学识在家庭中的意义,苏轼在《三槐堂铭》中这样描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个家族,唯有忠诚、读书,才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我很庆幸自己处在一个富有诗书气的大家庭。我还没出生爷爷就过世了,只在照片上看到过爷爷的样貌,关于他的很多事情还是从父亲口中得知的。他原来是国民党的兵,起义之后参加剿匪负伤,回家休养,后来因为头痛过世。父亲曾回忆说爷爷的后背上少了一块肉,后背是凹进去的,被枪打的。对于一个经历过战火硝烟的革命战士,他无疑更加的珍惜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知道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在世时曾经对父亲姊妹几个这样说:“你们放心,我怎么着都要把你们几个供到初中毕业。”就这样,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我几个叔叔姑姑和父亲都顺利初中毕业。这位素未谋面的爷爷,富有远见卓识,我对他充满了兴趣,可惜他早已过世,不然我真想好好给他泡杯清茶,和他一起下下棋,给他捶捶背,陪他聊聊天,让他给我讲讲战场上的风风雨雨。爷爷对知识文化的重视决定了父亲这一代对我这一代教育的重视。家人喜欢阅读,潜移默化中我也爱上了阅读,我仍然记得那个夏天的好多个晚上,因为图书馆的规定,第二天就必须要还书了,还有一多半没看完,实在是不甘心,下次借书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只能点着台灯躲在被窝里“加班”了,每次看完都是满头大汗,浑身都是湿透的。但那种看完的感觉呀,真爽,真舒服!像这种充满诗书气的好家风,我想好多家庭应该都有,我们应该把它好好的传承下去,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魂和根啊!
家风是一个家庭独具特色的优良风气,它是一种让后代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好的家风,如同甘洌的清泉,沁入心扉,心旷神怡,品咂间,亦必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升华。神州大地上,颖颖家风不断点亮万家灯火,在斗转星移,岁月如歌的时代变迁中相互交织,凝聚,最终集纳成流,汇成了今天淳厚、磅礴的中华好家风。
家风淳淳,国风巍巍,“国”由一个个小家构筑,家风与国风,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家风好则国风盛,国风盛则民族强,民族强则复兴有望!(昆明五华区黎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