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上落实做

(2023-08-14 07:18:43)
分类: 研训篇

这个“做”包含有很多含义,简单理解就是动手做,亲自实践,亲身经历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有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用数学”,“数学的思考”。皮亚杰曾说过:“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仅仅用眼睛来看,还要动脑思考,更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在“做”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认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画三视图时,可让学生通过搭积木、搭几何学具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方位感,进而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让学生通过剪拼、折叠活动的体验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在教学面积时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几何图形,而不仅仅记忆公式,通过更利于学生形成表象,重现图形形状,加深认识。又如,给定学生一个图形可以让学生利用火柴棒来重现一个相同形状的图形,来加深学生对图形形状特征的感觉。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活动来加深对长度面积等概念的认识,对形体的大小、位置和关系建立清晰的表象。如在图5、图6、图7等图中,如果学生能够用直尺测量一下的话,那么他们将不会被迷惑,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

当然,“做”不仅仅只有上述几种,还有做游戏、实验操作、作图活动等形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人制宜的具体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最重要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形成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是朝夕即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空间与图形”就其自身表现形式来说是比较直观、具体的,而小学生的思维也具有具体形象性,所以小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学习的热情普遍比“数与代数”的高,这是我在小学实习时的体验,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畅通无阻。

通过实习时的观察、体验,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认知方式、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教师教学时所呈现的材料的表现形式方面分析了学生在学习几何概念时存在的困难,接着又分析了学生在解题时存在困难的几个典型案例,最后提出了解决方案,即教师首先要在了解学生认知发展、 学习心理、思维水平发展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用典型材料,重视变式、反例,重视直观感知,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昆明官渡区蔡晓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用竞赛激励
后一篇:因为你我自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