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知世界
(2023-08-12 07:46:03)分类: 教育篇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已经给我们指明了关于读书的重要意义,修养品行从学习开始,学习以读书为根本。又是一年假期来临,炎炎夏日里,一杯茶,一本书,最是静心自得。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一波好书的来袭呢?
老舍《猫城记》
推荐理由:若说鲁迅“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那么在《猫城记》中,老舍就是“不惮以最悲观的恶意来臆想猫人”。《猫城记》这篇由老舍所著的软科幻长篇小说,以荒诞的故事和讽刺的语言把猫拟人化,批判其“人性”自私无为的一面,隐晦地揭露当时中国的国情与国民真相。小说中高频出现的“迷叶“,其原型就是“鸦片”——吃少了让人欲仙欲死,有精神但不愿干事,吃多了能干事,但不久便会气绝身亡。《猫城记》创作于“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是老舍在抗战时期的文艺作品,而小说的后半部分,几乎预言了现实中风雨飘摇的中国,猫国的悲惨命运诡异地在现实中延续。小说细致地刻画了被封建观念渗透的中下阶层人民:他们保守落后思想,在新历史的冲击下产生惶惑、无知却盲从的矛盾心理,但又极力掩饰自己的不知所措,时常作出一些可笑又可耻的行径,于是爆发了不少社会冲突。而老舍在《猫城记》中用“少量的正义”去对比“大量的腐败”,既表达内在主题“振兴国家”的强烈愿望,以反讽的文字替人民发声,又用事实描述猫人的不可救药,反映当时的旧中国现象,抨击那些在外国人面前讨好屈膝、狐假虎威的洋奴。小说中,多处使用中下阶层人物的视角来描述国家的腐败,暗示“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人民觉悟,筑起坚固的基础,才能形成向上推动的力量,达到从根本上改革的目的。老舍寄希望于《猫城记》,想透过它来警醒世人:亡国,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什么也没做。
史铁生《病隙碎笔》
推荐理由:身体残疾的史铁生弹奏出的生命强音。读史铁生的书,培养生命的韧性,拥有一颗健全明朗的心。《病隙碎笔》这本书正如其名,是史铁生在生病的空隙中写的细碎的文字,是由一小段一小段的文字组成。《病隙碎笔》共六篇,记录了史铁生对生命、人生、苦难、信仰、爱情、道路的思考。这不是一本读完一次就可以放下的书,而是应该不时被翻看的书,在翻看这些文字的时候会跟着这些文字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意义。相比史铁生,我们有无数的可能,四处游历,却走马观花;人情练达,却情感淡薄。而史铁生在轮椅上去找寻写作的零度,在地坛里哲思生命的意义,在病隙间享受内在心流的黑夜,他在享受着生命的过程。
鲍鹏山《风流去》
推荐理由: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
和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决非当今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夸议论的套路,鲍鹏山受人关注之处在于,他的文章“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仅充满逻辑的力量、诗性的力量,更充满思想的力量。他做的,不是枯燥的无聊的无趣的无用的所谓的“学问”。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情,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照见自己的生活,窥见自己的影子,惊悚自己的命运。是的,风流去了,但是,风流们的命运,在我们的身上延续,咒语尚未解除,我们仍需忍耐,或者,奋斗。
骆玉明《古诗词课》
推荐理由: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因讲课风格幽默生动而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有魏晋名士之风。骆玉明擅长凸显诗的意境,发掘诗的内涵,更容易让人体会到古诗固有的鲜活之气。他把切己的生命体验融入丰富的知识学问之中,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使得已经死去了的历史、人物复活过来,歌哭谈笑,淋漓尽致,仿佛那一切就发生在我们中间。《古诗词课》根据骆玉明老师多年来备受欢迎的《古典诗词导读》一课整理而来,在他的讲述中读者和诗词作者之间没有了时空上的距离,站在同一种处境上品味人生,读者在读懂诗词的同时感受自己的生命历程,治愈生活的焦虑。语言或俏皮幽默,或尖锐深刻,丝毫没有“说教感”,只有深切的关怀,让读者产生深深的共鸣。从《诗经》楚辞讲到唐诗宋词,这21节治愈人心的诗词课,用极具代表性的经典诗词还原古诗词中的人生境遇,深刻展现亘古不变的人性。翻开本书,在骆老师的带领下轻松走进诗词深处,获得发自内心的感动!(昆明官渡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