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幼小衔接

(2023-08-10 07:44:22)
分类: 研训篇

我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近四十年,小学高级教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送过6个毕业班。近四十年来,我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及生活习惯,尤其是才入学一年级新生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接触和研究,觉得幼儿园的教育对学生入学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孩子进入一年级的学习教育尤其重要。

如何做好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顺利衔接,这是我们广大家长和老师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

新学期开学,又有一批孩子告别幼儿园,背着书包跨进新学校成了一名小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孩子来说既充满新鲜感,又充满挑战,这对孩子们来说,这个变化是空前的。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简单的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而是孩子人生新阶段的开始。新生要经过一段时间磨合,这个磨合过程就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有机衔接,简称幼小衔接。俗话说三岁看老,幼小衔接在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生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为孩子一辈子健康成长打好基础,是家长、老师(包括儿园老师)的重要职责。

人生成长由各个不同的阶段和过程组成,我们先说说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玩好,教学目标大多是通过做游戏手段实现的。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惯,为健康升入小学阶段成长打基础;而小学则是有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手段以课堂面授为主,抽象思维逐渐进入孩子们的视野。从以玩为主,到以学为主,目标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全新世界,在思维习惯及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乃至与他人相处等习惯上都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做好幼小衔接,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观念,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操之过急。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无论环境还是心理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有的孩子适应的快,两三个月就消除了环境和学习的陌生感、拘谨感;而有的孩子的适应期会长一些,甚至一学期、一学年都有。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不过于苛刻,不要求孩子每次测试、每门学科都取得优异成绩,孩子的成绩出现反复和升降是很正常的。

 第二、关注孩子的心理。孩子在幼儿园或许常常会受到老师表扬,到了小学,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班级人数增多,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关注度有限,孩子可能没有像幼儿园那样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时,家长要正确对待这个现象,关注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用正确的心态应对,不要产生任何失落或沮丧。

第三、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进入小学后,要继续巩固。此外,要加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让孩子终身受益。例如,要帮助孩子知道今天上什么课,带什么课本,带什么文具,穿什么衣服,要交的作业是否放进书包,自己的事自己做……把这些习惯养成了,孩子就会顺利进人正常的学习阶段,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及时完成角色的转换。做好这些,往往也能获得老师的肯定,这又能使其学习自信心大增,各方面都能健康发展。

有些孩子还不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家长帮助。家长在帮助孩子收拾文具时,一定要当着孩子的面,一是教给孩子收拾文具的方法;二是让孩子看到文具盒里有哪些文具,不至于掉到地上都不知道是自己的。

第四,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和专注力。孩子最好的玩具除了孩子喜欢的布娃娃、汽车、飞机大炮、坦克、乐高等名副其实的玩具外,那就是书本。从学前开始培养孩子喜欢书籍、喜欢阅读的习惯,到孩子上学,学习就会给孩子带来乐趣、给家长带来成就、给家庭带来幸福。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学习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专注力。专注力好的孩子,学习起来不困难,专注力不好的孩子,学习起来就困难重重,包括做作业拖拉等等情况,直接制约了孩子的学习成长。

  第五,正确的握笔姿势。有的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就教孩子握笔写字,但由于握笔姿势不正确,导致孩子入学后写字速度慢、写字不美观等现象。幼儿的第一印象记忆深刻,一旦进入孩子的记忆,形成图像,要想改变是很难很难的。有的学生入学前没有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小学六年都改不过来,有的甚至难看的握笔姿势伴随孩子一生。

第六,培养健康的体能体能方面要有几个准备,(1)学会跳绳、单脚跳和一只手拍皮球。这些都是孩子身体协调、平衡的表现,这方面做好了,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2)另一个体能就是指孩子能够“坐满三分钟”。由于小学与幼儿园教育有所不同,幼儿园教学以动为主,而小学教育需要安静听讲,因此,能够坐得住是小学一年级必修的一项体能。

第七,培养清晰的四季概念和正确的方向概念。1)一年有四季,很多孩子分不清,更不知道这四季分别有什么花盛开。进入小学学习,这一知识点会给学生带来困难。(2)很多孩子进入小学2年级都分不清东南西北、分不清左右,没有一点方向感。因为分不清左右,对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书写、汉字的结构都带来障碍(b——dp——q,很多孩子分不清,老师会编成顺口溜教孩子们区分: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叶”,左口右十,分不清左右的小朋友就会把这个字写颠倒。);对孩子学习数学也带了困难(小明的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有几个小朋友?有一排的小动物,从左边数第三个是谁?从右边数第五个是谁?)。

   第八,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

幼儿园到小学,虽然是时间上的一小段,确实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段。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在幼小衔接阶段,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要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主要从这几方面着手:一是规定起床时间,规定作息时间,养成习惯;二是严格遵守时间,遵时上课,千万别养成迟到的习惯;三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习惯(如规定多长时间完成作业);四养成做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时间制定各种计划。

在培养时间观念的同时,不能忽略孩子的规则意识。要让孩子深刻认识到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内涵。幼儿园老师更多的是包容、褒扬;但是到了小学,要求的是遵守纪律、遵守班规、遵守校规甚至守法,违反就会被处罚,因此在幼小衔接段要先给孩子打预防,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第九,培养孩子的处事能力进入小学生活,也是孩子进入社交的启蒙。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相处,有老师陪伴,有老师引导。踏入小学的校门,这些都需要孩子独自去面对了,如何与班上的同学相处,如何与学校的学长和学姐打交道,都需要孩子独自面对了。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要培养孩子为人处世的能力,要教给孩子如何去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第十,充分相信老师。(1告诉孩子,在学校有困难找老师。有的孩子胆小、性格懦弱,尿裤了也不敢跟老师说,一直穿着洗裤子到放学。所以,一定要教孩子学会求助他人。(2)对于孩子回家跟家长讲班级、学校、同学的事,不要全信,家长要分析分析。因为孩子小,有时候表述掐头去尾,也会把现实与想象混为一谈。所以,家长听了孩子的陈述,觉得不对劲的,要及时联系老师,弄清楚情况,消除误会。 

家长要正确对待小学的学习和要求,及时与老师沟通,力争在短时间内平稳地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为今后的成长打好地基。(昆明西山区李爱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徜徉激志趣
后一篇:除非他愿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