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教育源头
(2023-08-08 06:34:58)分类: 教育篇 |
德,人之根本。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就突出了德的重要性。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了首位。可见教育的根本不是传授知识,人的成长进步才是最重要的。德育是孩子教育的灵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因此,作为家长在我看来,孩子的成长应“先育后教”,先培育孩子健全的人格,其次再学习文化知识。如《三字经》中所言:“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意思是说: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这样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因此,作为家长首先就应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学会做人处事的法则——仁、义、礼、智、信。如教育孩子“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引导孩子做一个讲诚信的人,这样将来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敬,受人爱戴,往往会因“真诚”而获得“成功”。再比如:《三字经》中“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古人提出“十义”: 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是孩子品德养成的幸福港湾。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同时,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像“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这也就告诫我们家长,回归育人,德育为先,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处理好“德育”和“知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文化知识的教育服务于优秀人格的塑造。(昆明市官渡区唐卫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