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曾平的交往都因石头缘起。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是我所在部队的兵,被首长看中请他为一次重要战役制作过沙盘。
后来,他退伍后做起了与石头有关的活。因为有过儿时在金沙江边捡石头的经历,因为有个会在石头木头上写字绘画的父亲,他在昆明城里开了一个专司大理石刻字招牌的门店。竟然风生水起,颇有名气。
我与他不期而遇,并且为他写了一篇小稿《大理石性格》发在报纸上,并且编入了我的散文集里。
时光匆匆,我们一别就是34年。
有缘人总会再相遇。我的同事在春雨937工厂文创园突然发现了他的店铺,并且在同时联通了我和他之间的微信。一问,他依然从事着石头的事业。
十分巧合,520这一天我竟然走到了他的身边。我们的思绪,同时回到了从前。
还是那些关于与石头木头打交道的故事,还是那些从石头木头里焕发出来的光彩。
站在我面前的曾平,俨然一副艺术工匠的风度。经过他那双灵巧的手,不仅仅石头木头,还有笔墨纸砚,还有拓片古玩,还有茶具摆件……都呈现出生命的活力。
由石之韵而发展起来的艺术韵味,在曾平的世界造就了独特的魅力。观看他的作品,注目他工作时的特别用心,我感到了一种特别的气场,那是用渲染着军人气质的、倾注了执着与坚持的力量所营造的。
曾平送了一幅《兰亭集序》拓片给我,还专门在一把景德镇精致瓷壶上刻字后赠我。
我多么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知道曾平和他的作品,多么希望这里也能够成为如同《兰亭集序》所言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地。(昆明市官渡区陆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