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风怎么来

(2023-04-29 07:37:58)
分类: 家长篇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代代相传至今,其文化内涵也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而国往往是由无数个家组成的,每个家都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特定的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至岳母刺字,优良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优良的民族之风。

    宋代大文豪——苏轼、苏辙,自幼便跟随父亲苏洵读书习字,文学上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后来,年轻轻轻的他们随父亲去参加了科举考试,那清新俗的文笔,震撼了当地的科学教官,一同登上了进士之位。从政后的两兄弟,无论是生活陷入困境还是政治生涯跌入低谷,都能做到廉洁清正,面对财富也都能够泰然处之。苏洵的教导,家风的雕琢,再加上自身的努力,造就了他们一生的成就。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还有自身的努力,那么他们可能就没有那一手漂亮的文笔,没有“唐宋八大家”那样大气的名号,更没有后人千千万万的歌颂与敬仰。   

   曾任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的吉鸿昌。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而他的性格也深受其父亲的影响。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廉正,多为穷人着想,做官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财”六个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廉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到反对派杀害,年仅39岁。

相信大家对钱钟书一定不陌生,他的父亲钱基博对他的管教很严格,钱钟书16岁时,还被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有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时常写信给他。信中钱基博会时常教导钱钟书,钱钟书谨记父亲的谆谆教诲,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优秀。

良好的家风就像一粒深埋在心灵土地上的种子。如果你能够像苏轼、苏辙、吉鸿昌、钱钟书一样,适时浇灌它,用心培育、呵护它,终有一天,它会长成参天大树,并蔓延成茂盛的家风之林。影响你、影响我、影响千家万户,最终形成健康向上的中华好家风,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云南丽江市杨倩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咏才书香作
后一篇:展示一方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