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恩师启示我

(2023-04-22 08:55:33)
分类: 演讲篇
       刚才和大家演讲分享的郑洪彪大校是我非常敬重的兄长,听郑大校演讲我心情非常激 动,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 今天晚上我很荣幸有《全国演讲协会》微信群分享,请大家对我的分享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的关注! 2001 年起,我在大学、企业和社会上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和咨询。 
       2005 年,有幸能成为恩师李燕杰的弟子。我一直在努力想一件事情:恩师李燕杰为什么 能成为在多领域职业生涯非常优秀、成功的大师。 我在研究职业生涯时,明白了职业生涯分为外职业生涯和内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是职 务、收入、各项奖励名称;内职业生涯是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能力、 技能、内心感受。外职业生涯相当于职业生涯之树的树冠;内职业生涯相当于职业生涯之树 的树根。我们已经知道李燕杰老师的职业生涯之树枝繁叶茂、鲜花盛开、硕果累累。 李燕杰老师是诗人、书法家,是国学大师、演讲泰斗,是伟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 著名学府国学课程教授,是中国第一位德育教授。他还是政协委员,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 他的声望享誉中外,毫无疑问,他在外职业生涯方面是非常成功的!那么他内职业生涯成功 的原因是什么?我通过向李燕杰老师学习,找出了十个原因,与大家分享,可能说的不全 面,请大家补充。 原因一:良好的家庭影响 人出生之后学习知识、培养品德、感受关爱、树立各种界限,树立价值观,肯定是父母 的作用最大。 李燕杰老师的父亲李慎言是中国第一代国学研究生,先在清华大学国学专业学习,后又 转到北京大学继续读研,李燕杰老师感受到父亲身上的博学。父亲的老师是那个年代中国最 著名的国学家,在李燕杰老师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见过,包括鲁迅等文学大家、国学大家, 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李燕杰老师的母亲张志英是当时为数极少的女大学生,是北平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后 来也是老师。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李燕杰老师从小就学习国学经典和世界名著。  有一次,我与另一位恩师彭清一沟通,他曾经跟我说,如果有来生的话,我最希望出生 在李燕杰老师那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国学知识和各方面的文化。 李燕杰老师十一岁时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志愿——老师!”。李燕杰老师成为 老师是他在十一岁时就立下的志向。这篇作文被评为模范作文,还被正式编辑整理出书。 原因二:丰富而艰辛的人生阅历 我原以为:既然李燕杰老师的父母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尤其是他的父亲是当时为 数不多的研究生毕业,他们家一定是属于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不愁吃和穿。经了解我才知 道,李燕杰老师在很小的时候家里非常困难。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的父亲李慎言不肯为日 本人做事,至死不当亡国奴,不当汉奸,他不会为了吃饭而成为屈就为日本侵略者做工作的 人。他这种坚强的性格一方面给李燕杰树立了人格的榜样,同时家庭也陷入了非常困难的生 活境地。 李燕杰在家里排行老大,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帮助家里挣钱呢?六岁!六岁开始卖报纸、 卖烟卷、卖火柴,9 岁当小工,14 岁去工厂学徒,做这些还不能维持家里生活。李燕杰曾经 有个小妹妹,生下来之后家里没有喂养孩子的能力,后来她生病没有及时得到治疗,最终活 活饿死,活活病死。16 岁他到天津农村开荒,17 岁到医院当练习生。所有这些艰苦的磨练, 让李燕杰切身感到挣钱的艰辛,老百姓的苦难。我们可以说李燕杰对民众的关爱是根植于他 对社会底层群众的切身了解。 李老师曾经说:如果 14 岁我没有在日本人管理的工厂当学徒工,没有经历过日本侵略者 的欺凌,没有挨过汉奸的鞭打,绝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亡国之痛;如果没经历过失学、失业 之苦,没有到处流浪的经历,就不大可能去关爱与自己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不会时时想到群 众,不会时时想到陷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与青年和流离失所的人。 我感受到李燕杰老师对青年、对劳苦大众、对普通民众的关爱与他丰富而艰辛的人生阅 历密切相关。这种情感不是装出来的,是感同身受,是充满着对普通民众的阶级情感! 原因三: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如饥似渴读书学习,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 李燕杰 14 岁辍学当小工,他并没有停止学习,他想方设法去借书学习,知道哪有图书馆 就想办法去图书室学习。他在辍学的情况下学了古典文学、史学、哲学,并开始大胆的创 作,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后来他参加了解放军,做好工作的同时,把大部分的收入也用 于买书。 李燕杰 20 多岁时,五十年代初,藏书居然有两千多册。他在离开部队的时候,把这两千 多册书运回北京,运回北京的时候宁愿花一大笔钱,也不舍得扔掉。在那个年代,中国绝大多数人还是文盲的情况下,我们的李老师居然省吃俭用,已经学习并收藏了两千多册书。在 李燕杰老师去世时,他的藏书有四万多册,是北京藏书状元之一。 1958 年,28 岁的李老师从部队回到北京,他积极准备参加高考,被北京师范学院也就是 现在的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 我是初中没念完高中没上过,当了五年工人,自学三年,两次高考才考上大学,我是 21 岁考上大学,26 岁毕业。我常常说我 21 岁才上大学,26 岁才毕业,咱们的李老师是 28 岁才 考上大学,这种学习精神以及对知识的渴望,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原因四:向往光明,投奔解放区参加解放军 李燕杰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所吓倒,他在阅读各种进步刊物时,真正明白了共产党及其军 队是中国的未来,后来他决心参加解放军,随着部队南下,从北京到河北,从山东到河南, 从湖北到广东,成为四野政治部的一名优秀干部。1953 年 9 月 14 日李燕杰光荣地加入了共 产党。 后来我知道李燕杰老师是四野的军队干部时,我跟郑洪彪大校一样特别激动,特别荣 幸,因为我父亲也是四野的。我父亲是四野卫生部的,李燕杰老师是四野政治部的,应该说 他们都是战友。当然在那个时候他们都比较年轻,虽是一个部队的,但那个时候没有直接认 识。后来跟我父亲说了,我拜李燕杰为师,我父亲特别高兴,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支持。 原因五:大胆想象、敢于创新,做了许多自选职责的事情 在职业生涯发展进程中,我们做的工作有两类,一类是规定职责的事情,另一类是自选 职责的事情。 规定职责的事情,就是指在我们的岗位责任书、职位责任书中有明确规定,与工资、奖 金、待遇挂钩的那部分是规定职责。干好了领工资,干得更好领奖金。在我们人生发展中, 还有一类是自选职责,自选职责就是没有人给你规定,也没有人告诉你这件事做了以后你能 拿到多少报酬、多少奖金,但是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应该有人做,就努力的、大胆的做,不管 遇到多大困难,去把它做好。 做好规定职责事情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做好自选职责的人才能成为最优 秀的职业人。我们尊敬的李老师,他的一生当中做了大量自选职责的事情。 例如:在上大一时,李燕杰和同学决定编写《中国诗歌史》。字数一百万字,时间用一 百天,人数一百人。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大一的学生,没有老师规定,也没有政府要求,他是 自己主动做这件事的,并且成功了!  1960 年,李老师大三的时候组织同学们编写《中外作家评传》。在写作的过程中他进一 步了解了很多伟大的作家,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学习他们的品德。 1997 年,47 岁的李燕杰老师策划成立北京自修大学,还请邓小平写了校名。当时他的思 想就是组建一所大学,国家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让年轻人们有所学、有所奋斗,成为对社 会有用的人。这件事情也是李燕杰老师主动做的,也是自选职责的事情。 2011 年,李燕杰老师已经 81 岁了,有一次我去他家看望他,他说:“社明,咱们中国 的演讲界要有更多的人走出国门,进行环球演讲,我要组织一个中国演讲大同盟,组建中国 梦环球行演讲团!” 我听了就觉得:“恩师呀,您都 80 多岁的人了,还有这么大的雄心壮志,这事能做成 吗?”说实在的,我当时还有点将信将疑,但是我现在无比敬佩和感恩李燕杰老师做的这个 伟大策划。 2014 年,我非常荣幸地成为中国梦环球行演讲团的成员,到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去 演讲。 2015 年,我又非常荣幸的参加中国梦环球行演讲团到欧洲去演讲,登上了英国的牛津大 学和剑桥大学的讲台。 之后我参加中国梦演讲团,去了非洲、亚洲东盟五国、朝鲜巡回演讲。所有这些都是源 于李燕杰老师最早的创意、策划和组织。这件事也不是谁给他布置的任务,是他自己主动做 的,这是他的自选职责。所以我想,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不能多学习李燕杰老师这 种伟大的志向,多做一些自选职责的事情。 原因六:困境中不抱怨、不等待、不消沉,永远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 我们在和李老师的接触中发现,在李老师口中听不到他对时局、对环境、对各种不利因 素的抱怨。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他只争朝夕,积极工作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 保持的。 1966 年,李燕杰老师在文革时期受到了冲击,被送进劳改队。劳改队生活条件、住宿环 境都不好,李老师居然在劳改队中编写《毛主席诗歌注释》和《鲁迅诗注》。具体情况大家 可以通过姚孟老师的考察证据进一步了解。李老师在艰苦环境中、在艰苦的时期做出了不平 凡的业绩。 1980 年,李老师曾经被汽车撞伤,不得不休息了五十天。他在休息期间编写成了《青年 工作手册》。 2003 年,在非典期间,李老师又整理了他那些年的大量文集。  2004 年,李老师被诊断患前列腺癌。有人得了癌症就好像天塌了,人生结束了。我记忆 特别清晰,李老师在知道自己被确诊为癌症时的表情,他看了诊断报告,表情非常淡然,轻 轻说了一句:“哦?我也能得癌症。”然后该干什么干什么,从来没有因为被确诊为癌症就 觉得天塌地陷了,没有一点悲观情绪。 李老师在确诊之后积极配合治疗,在住院期间写了四个关于青少年教育的剧本。大家知 道写剧本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因为写剧本跟写一本简单的书还不一样,需要大量的创作激 情,思考舞台场面设计。我就说:“李老师在得了癌症住院期间写剧本,这得有多大的心理 能量才能做到这点啊,实在让我太敬佩了!” 2011 年,李老师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神州智慧传习馆。我们看到神州智慧传习馆里 面有成千上万的珍贵作品、文物。谁来打理这些事情?难道要雇一个团队管理吗?后来才知 道李老师自从有了神州智慧传习馆,他不管什么季节,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五点钟就来到 神州智慧传习馆工作,每天带病工作 12 个小时以上,忘记疲倦。 2016 年,我向李老师请示,争取到一个机会,在李老师的神州智慧传习馆做了几天的录 像,李老师撰写了解说词并亲自演讲介绍,最后剪辑成视频送给李老师。李老师说:这个视 频非常好,把神州智慧传习馆里的主要展品做了介绍,而且把神州智慧传习馆里的神州智慧 做了系统的讲解和传承。我感到特别荣幸,能为咱们敬爱的李老师做这个工作。 我实在没有想到,一年多以后咱们李老师就病逝了。虽然这是悲伤的事情,但我又觉得 有非常庆幸,能够在 2016 年做了这项工作。 2017 年,李老师在病重住院期间,仍然关心、鼓励全国多省市的演讲事业,关注全国范 围的演讲比赛。在病床上李老师还强撑病体发表演讲,鼓励我们这些后辈人! 原因七:获得无数荣誉之后,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高贵品德 李老师说:“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学生是我师,我是学生友。”就是这种品德, 永远把青年和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师来看待。”我觉得这种心态实在是太令人敬佩了!我为 这件事还请教过恩师。我说:“您把青年学生当作友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还能当作师 呢?”李老师对这件事情的解释让我很感动,在李老师很多著作中都有。 原因八:对年轻人关怀备至、有求必应 我有一个弟子,他写了一本书叫做《道德箴言》。发表的时候想请李老师做序。开始我 很为难,我想《道德箴言》并不算是一本大作,而且我的弟子也没有什么社会名望,李老师 那么忙,能给写序言吗?我们带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拜访李老师,提出恳求。李老师听 完以后他说的话让我们一下就放松了下来,他说:“《道德经》是谁写的?李耳写的,姓 李。《道德箴言》的作者叫李振江,姓李。我李燕杰也姓李。”他说:“这都是咱们一家人 的事!”其实他是用这种说法打消我们的顾虑,李老为《道德箴言》写了序言。 我的另一个弟子熊福林是光大银行的高管。我们共同写作了《走向职场成功的 36 个密 码》。这本书写完之后,我们请李老作序。李老师是在过年的大年初一开始为这本书作序, 过年期间完成。李老师的做法让我们非常感动! 我另一位弟子尹书刚请李老用书法写了一幅《太极智慧传习馆》,我也请李老师用书法 写了一幅《职业生涯智慧传习馆》。我感觉李老师在全国得有多少人麻烦他,多少人请他帮 忙?就我的这几件事情,李老师都是有求必应、关怀备至,热情的帮助我们这些晚辈,李老 是我们心中的楷模! 原因九:疾恶如仇、敢于批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我们能够在李燕杰老师的演讲中,感受到他那种嫉恶如仇、是非分明、敢于批判错误思 想、批判各种丑恶现象的正义。有的人受鼓舞,有的人也会不高兴,有的人还给他编造了许 多罪名。但是面对这些莫须有的罪名,我们的李燕杰老师都能够泰然处之。他说:“我要原 谅所有对不起自己的人。”这种胸怀、这种宽容,值得晚辈学习! 李老师经常说“我对那些支持我的人说我永远感恩,对那些不支持我的人说我宽容原 谅,对所有认识不认识的人说我感谢你们!” 我觉得李老师宽以待人还表现在他特别注意别人的感受。有一次我在深圳现场听恩师演 讲,有时我闭下眼睛思考恩师的话,突然李老师说:“社明,不要打瞌睡!”。我就一激 灵,心想:“我也没打瞌睡啊,当着在场好几百人面被批评,我多没面子啊!”我面露难 色。没有想到,下课的时候,李老跟我说:“社明,刚才吓着你没?其实这也是演讲的一种 方法。我突然声音加大说一个人,说一个现象,实际上是让大家能集中精力。我就想说谁好 呢?我觉得你最能理解我,也最能配合我。我说你,你不会误解我,所以我就说你了。没吓 着你吧?”恩师这么一说我特别惭愧,而且我觉得,恩师对我恩重如山,我帮点小忙都是应 该的!恩师只是拿我做个例子说了一下,我当时心中还有那么一丝不快,真是太小心眼了! 我跟李老师说:“要是我在会场上能起到这么一个作用,我太荣幸了!”我觉得李老师对别 人的感受,对弟子的感受、情绪特别关注和在意,心细如发、体贴入微。 原因十:从头开始 苦练基本功 我觉得李燕杰作为共和国演讲家,他简直是个天才!什么场合他都能讲。而作为书法 家,他也是个天才,写了几万条书法,龙飞凤舞。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哪有什么所谓的天  才,那都是苦练基本功练出来的。李老师上大学的时候他最不擅长的就是演讲,虽然他当了 学生会主席,如果面对上千名同学讲话,也是他最头疼的事情。 在部队小组开会自由发言的时候,他也会心里发毛,生怕轮到自己。指导员曾经批评他 说:“燕杰,你为什么一发言就像个大姑娘似的,脸红到耳根呢?”我这才知道,原来咱们 的李老师不是一个天生的演讲天才,他也经历过非常紧张的时候。 曾经有一次,李燕杰要在大会上发言,精神紧张了整整一天,开会的时间是傍晚六点 半,他居然在宿舍里练习到四点半,一会照镜子,一会又对着窗户,讲了一遍又一遍,他觉 得镜子里自己是一副囧相。这时候突然停电了,你知道停电了给李老师带来的想法是什么? 那简直是太好了,最好演讲的时候停电,晚上谁都看不到自己,这样的话就不至于把那狼狈 相暴露出来了。结果没一会电灯又亮了,他又开始不安。李老师实在是没办法,硬着头皮去 讲。原来我们敬爱的李老师,他从一个一讲话就脸红局促不安的人,最后成为新中国演讲界 的开拓者、演讲大师,他曾经也经历过早期那种锻炼的过程。当我了解这段经历之后,感觉 特别接地气。我就想既然演讲大师都是从头练起的,那我们谁都别为自己开始不具备演讲能 力找借口,要向我们的恩师学习,从头开始,苦练基本功! 李老师的书法特别有水平,写甲骨文和草书都特别棒!以前我想李老师早就是书法大家 了。大家可以参考黄海平老师著的《李燕杰传》。 1981 年,李老师到四川去演讲,参观三苏祠时,主办人把他请进贵宾室,预备好文房四 宝请李老师题字,而且还是题诗,内容还要与三苏祠有关联。当时李老师都冒汗了,因为好 长时间不写毛笔字了。这件事之后,李老师从五十多岁开始痛下决心练字,买了大量书法家 的字幅,苦练基本功。一直练了八年的时间。 1989 年,他的一幅作品送到中国美术馆被评获大奖。那时才代表李老师的书法得到高层 次的认可。我觉得我现在的字还没我上初中时写的好。当我了解了李老的事迹之后,我也看 到了希望,我也要好好练习书法。 李老的优秀弟子郑洪彪大校也是一位书法大家。我曾经写过《中华百字简史》,我发给 郑洪彪大校,他事先也没有告诉我,给了我一个意外惊喜:他居然用非常漂亮的楷书,把 《中华百字简史》写到了非常漂亮的烫金书法纸上,这让我好感动!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能够 学习李燕杰老师这种精神,从一笔一划开始练习,说不定哪天我也能拿出像点样的作品。   
       我在演讲界,得到了很多很多兄长和姐妹们的鼓励和支持。比如翟杰老师、李志勤大 姐、侯希平老师、颜永平老师、罗雁大姐、郑洪彪大哥、张亚芬大姐、朱新民大哥等。我从 这些演讲大家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演讲技能和思想品德。 (作者  程社明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恩师启示我
后一篇:对面学榜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