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管理的探索

(2023-04-14 05:47:18)
分类: 管理篇

1、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前提是立足于学校自身实际。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优势,只有植根于学校的生活、贯穿于学校的过程,并被所有教师所认同的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最终沉淀为学校的血肉、传统和文化。我们在办学的过程中,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的办学理念,并确立以成长困难学生的培养为抓手的全员德育和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引领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实践,就是在深入研究学校的现状、基于学校办学实际的前提下的必然选择。

2、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核心是建立学习化的组织。 完善学校组织结构,建立学习型学校,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学习型学校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创造性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体的学习化组织建设,并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个要素为特征的校本教研活动,搭建学习化组织建设的平台。 3、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关键是要有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 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请看两个现象: 现象一:骨干教师纷纷调走 一所学校,在几年的时间内,骨干教师纷纷调走。可校长认为学校对骨干教师是很重视的,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

调走的一位老师在谈话中提到了两个直接与学校相关的原因:1有时我觉得自己像是在孤军作战,可能我们学校太缺少团结协作、友好竞争的氛围吧。”2我把他们闲聊的时间都用在了学生身上,因而和他们的沟通少了,以致招来非议。这些我倒不在意,最让人生气的是,在考核中不以教育教学效果来评价教师,而是谁的人缘好,给谁的分就高,真是太不公平了。 现象二:一围圈——一低头——一等待 听完课之后,大家围着圆桌(圆桌是民主的象征)坐下来,然后低着头,等待着某个人发言,最后发言的往往是权威。 现象一,反映出学校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凑合过的习惯和传统,一种老好人领导说了算的管理机制,它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未来失去希望,任何教师个人的努力都是没用的”……现象二将评课作为行政的一部分,而不是学术的一部分,这是长期以来行政方式作为管理的主要甚至是绝对方式的一种现实体现。上述两种现象的背后都孕育着教师对待学校发展的消极做事方式和看法,任由这些现象的存在,必然会阻滞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学校的发展。

 建立新型的学校管理制度,重点包括:第一,确立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全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本思想。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定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云南红河州李志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