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兴后代
(2023-03-30 06:00:29)| 分类: 家长篇 |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家风传承。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风家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传统美德,而这些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幼时,我们便开始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时至今日,这些看似晦涩的文字,我们仍朗朗上口。
而这一切归功于儿时父母和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刚开始我们或许还不明白读这些书有什么作用,可渐渐的,就会发现这些并不只是普通的文字,在背记中我们明白了其中些许做人的道理。不知不觉中,我们便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蔚然,国风浩荡。”小时候爸爸经常告诉我:“捡到东西应该拾金不昧,及时交给警察叔叔;当天的事情要当天完成,不能拖拖拉拉;吃饭时要等长辈动筷自己才能动筷,这是最基本的礼貌,也是对长辈的尊重……”而这些都对年幼的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犹记多年前的夜晚,我早已饥肠辘辘,肚子都开始打鼓了。而这时刚好妈妈做好了饭,她让我去叫奶奶来吃饭。由于我早已饿了,于是我便像离弦般的箭,跑向了奶奶的房间,在门口大叫道:“奶奶,吃饭了!”话音刚落,我已坐在餐桌前,看着那一桌美味佳肴,我直咽口水。而当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刚要夹起菜,爸爸忽然把我叫住:“人还没齐不能先动筷子,你忘了我们的规矩了吗?”于是我连忙放下筷子,等待奶奶的到来。
吃饭时,什么时候应该动筷似乎只是一件小事,但我认为这在我们家是一件大事。正是因为爸爸从小的要求,直至今日我们家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好的家风,有时候就是从这些细枝末节中体现。
记得有次我同妈妈逛街归来。当时我买了一盒巧克力,从街上我便心心念念着我的巧克力,一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的拆开了。只是没有想到,当我满怀期待地送进了我的嘴里品尝时,苦涩的味道爬满了口腔。我连忙将它吐掉并把剩余的随意放在一旁,碰也没敢碰。
晚上,爸爸无意间看见了那盒拆开的巧克力和垃圾桶里被吐掉的巧克力。他没有责问,只有略含深意地问我:“孩子,巧克力是你买的吗?”我说是的。“那这垃圾桶里的是怎么回事?”我随口一说:“我尝了一口,觉得苦,所以就丢掉了。”爸爸叹了一口气,意味深长的说道:“既然你买了那么你就要吃掉,不能浪费。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我也教育你‘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你怎么就忘了?”我有些羞愧低低下了头,诚恳道歉:“对不起,爸爸。我会处理好这盒巧克力不会让它浪费的,以后再也不会浪费了。”从那之后,我不再浪费,对于喜欢的零食也会再三考虑要不要吃,才会买。
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就会想起爸爸的教诲和曾国藩老人,他那么优秀的人尚且勤俭如此,我又有什么理由浪费呢?而且我也告诫身边的人不要浪费,因为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家风看似空泛,但获得成功的人,他的成长过程不乏良好家风的身影。从良好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会迷失方向。父慈子孝、夫善妻贤、长幼相亲、邻里和睦,良好的家风给家庭,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幸福和温暖。(大理州洱源县杨天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