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好家风传承

(2023-03-29 07:11:36)
分类: 家长篇

    家风,是每个家庭世代秉承的信仰和理念。我们家世代以农业为主,没有厚厚的家谱,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坚守,这些俨然长明的烛光,成为我们世世代代为人处世的准则。

我阿太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却也是那个时代极不平凡的农村妇女。阿太嫁给了从大理师专毕业的老祖。1961年,老祖被分配到滇西澜沧江峡谷的一个乡村中学工作,阿太只是默默跟着老祖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山高地陡,山远地偏。因为路途遥远,老祖从学校回到家必须历经“千山万水”,所以很少回家。于是家中仅剩阿太一人操持家务、料理家庭琐事。她的大半辈子都是在相夫教子和勤俭持家中度过的,她一共生下了五个男孩,我爷爷是长子;最小的那个,是她49岁时生下的。为了供一家人吃喝,阿太每天下地耕作,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晚上还加班加点做豆腐以补贴家用。阿太从不与别人说她有多么辛苦,从不曾抱怨过那时艰苦的生活。但她却时常教育爷爷们:做人要有“德”、不要养成骄奢淫逸的习惯、不能不劳而获。
   
爷爷小学毕业那年刚好遇到文化大革命,家里一下变得拮据起来,爷爷和老公公可谓是“紧着裤腰带过日子”。爷爷就在这时萌生了回家来帮助阿太的想法。但他理解父母亲的一片苦心:不管家里有多难,孩子必须读书!于是,上世纪70年代前后,我爷爷参加了初中毕业考。当全县第一名的他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却将它悄悄藏起来,回家告诉阿太:他没考好,以后要帮阿太的忙,供几个弟弟读书。

十六七岁时,爷爷就步入了社会。为了供弟弟们读书,爷爷先是在家干农活,在社里苦工分,那个时代,是有插队知青和工分小组的时代,没有工分意味着没有粮食、没有钱。后来收入甚微,只好出门闯荡。他先是去工地上给老板们开拖拉机,拉着一车又一车的木材、一车又一车的石头;之后集体安排养蜂,美其名曰“抓副业”;养蜂回来后,爷爷学了房屋建筑和木工,由司机变为技术工人,报酬也多了。闯荡多年后,爷爷回到了滇西的小山村。

2002年,爷爷入了党,成为一名党员,同年,他被选为村组长,不再到处奔波。在任期间,爷爷总是随时关注着每家每户的生产状况和生活情况,坚持让每家每户都吃饱,每家每户都穿暖。爷爷即使与他的爹娘、兄弟们相隔千里,他的关心总能传回家里。弟弟们年纪小,要是有什么要求爷爷都会答应下来,并且会尽全力帮助他们。爷爷这大半辈子,从没有张口跟谁要过什么东西,哪怕是之后我父亲工作了,生活好了,爷爷也从没和父亲要过一分钱。他从不追求“名牌”,从不“跟风”,唯一的爱好只是种种兰花,养养绿植。我觉得他仿佛就是兰,不招摇,不张扬,却让人不禁驻足欣赏。

我父亲就不同于兰。他像是梅,幽香阵阵,余韵悠长。记得上小学时父亲常年不在家,听说是在一个叫怒江的地方;去给贫困山村安装净水设备,为村民们提供干净安全的饮用水。父亲经常在怒江大峡谷山沟沟里一呆就是几个月。尽管每日在山里奔波,闲暇时间几乎为零,父亲也不忘督促我的学习,让我照顾好母亲。彼时的我,年少轻狂,正值所谓“青春期”,叛逆的心跋扈飞扬,对父亲的叮咛置若罔闻。年级测试一模,成绩十分不理想,刚刚年级前二十,父亲听闻,并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说了一句爷爷对他说过的话:“你不能因为考上的学校而骄傲,但希望将来你所考上的这个学校因你而骄傲。”我当时懵懵懂懂,不理解其中的深意。后来两次市模,我都荣登榜首,给父亲发去消息,他只回了我八个字:戒骄戒躁,砥砺前行。是的,这就是我的父亲,他从不奢求什么,从不盼望什么,唯一的心愿就是家人能过上好日子。他在怒江那几个月,我竟不曾问过他吃得怎么样!我竟连他经历了什么都不知道!我仅仅知道的,是他在外漂泊,是他在为了我们而吃苦......父亲从不曾和我说过他付出了什么,在怒江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他只是默默地,无言地为这个家付出。慢慢的,我总算明白了何为奉献、何为无私。

当年阿太言传身教,教会了爷爷如何清清白白做人,公公正正做事。爷爷又教会了父亲如何照顾家人,如何帮助他人。家风于我而言虽是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它却又清晰而深刻地刻在我们每个家庭成员的心里。每当我们的人生暂处暗夜,那些不成文却深入人心的家风,就如烛光,照亮我们生命的每一间暗室,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困境并展望美好! (云南大理州张锦秋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助孩子特长
后一篇:回顾过去的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