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铺筑边路
(2023-03-18 08:41:54)分类: 散文篇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来自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外事办,是一名基层外事干部,从事外事工作19年。
在云南4060公里的边境线中,临沧的边境线有290公里,虽然只是全省边境线的十三分之一,却是疫情防控的前沿。漫长的边境线上,一代代守边人扎根边疆、无私奉献,一批批英雄儿女肩扛守边护边的光荣使命,用汗水和热血铸就了边疆的安定与繁荣,传承和弘扬了爱国守边的光荣传统。对我们来说,“一山一水,都是家园;一草一木,皆为中国”。
中缅边界镇康段近100公里的边界线,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多变。这一条蜿蜒曲折的边界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外事守边人。为清楚地掌握界线走向,他们一直都是徒步上界巡查,用脚步丈量边界线,对辖区内每棵界桩的现状、每段界线的走向都了然于胸。
每当我站在祖国边界线上凝望群山,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在胸中腾涌,巍然伫立的界碑上,历届外事人的守边事迹隽永绵长。
曾经的老领导跟我说,在那个交通全靠人背马驮的年代,我们外事人员上界巡查,一走就是大半个月,遇到骡马和行李一起滚下山,他们就一起到山脚,一点一点再扛上山。再苦再难,上界巡查雷打不动,他们都只有一个信念:边界在前面,家就在后面,边界在哪里,责任就在哪里,巡得界务清,守得家国宁。
镇康县和缅甸果敢自治区山水相连,语言相通,鸡犬相闻,世代和睦相处。为了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我和同事们送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丛书,和缅方相关人士共同交流了中国向全世界提出的“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向他们宣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永远记得当时的缅甸政界官员们收到书时的那种一致的认同感和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共荣共通感。
在与缅方的交往中,我一直秉承不卑不亢,和善谦逊,有礼有节的外事工作理念,做中缅友好使者。毗邻镇康的缅甸果敢自治区除了要抗击新冠疫情,同时也是每年登革热疫情重灾区,两种疫情让果敢的疫情防控工作十分严峻。为此,镇康县第一时间与缅甸果敢自治区进行会晤交流,互通情况,及时沟通,携手抗疫。在镇康县委、县政府和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带领下,我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境外形势,讨论援助方案,请示汇报争取上级支持。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持与缅方互通信息,沟通疫情防控情况,800多天从未间断。
期间,我们镇康县外事办新添了一面锦旗,我觉得分量特别沉重。5名在境外居住的中国人先后在境外去世后,因为正赶上果敢自治区爆发新冠疫情,骨灰无法运回国内。为在境外的中国人争取合法权益也是我们工作的范畴之一,凡是身在境外的中国人,只要找到我们,无论再大的困难,我们都会倾尽全力。为了帮助家属让逝者魂归故里,我们前前后后忙活了一个多月,事情才得以解决。记得当时一位家属激动地跟我说:“大姐,亲人都没有你这样亲。”看着他们一个个满脸真诚,我觉得特别值得。
镇康发生“2.23”本土疫情以来,对内,还要兼顾单位网格值守,真的无暇顾及家里。每次深夜回家,或是半夜出门扔下儿子一个人睡在家里,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和他说着对不起,而懂事的他每次看见我出门都会说:“妈妈你放心吧,我可以自己做饭自己睡觉,你自己安心工作就好。”在这场疫战中,像我这样,甚至比我特殊的小家庭太多太多了,正是因为有我们每一个共克时艰的小家庭才汇聚起了镇康战疫必胜的力量。
习总书记说,“治国先治边”。一寸山河一寸金,外事工作的这份职责和使命感时常激励着我忘我、无我,无法割舍。2021年7月,在镇康县构建智慧边境管控体系项目建设中,个别缅籍边民不理解,煽动闹事,辱骂我方施工队员,阻挠施工。闻讯赶到现场后,面对情绪过激的边民,我和同行工作组人员,依据中缅两国议定书和附图标明界线走向,据理力争,将施工人员和车辆护在我们身后,外事人守边护边治边的字典里就没有“怕”字。
边境线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我们永远怀着赤子之心恪尽爱国守边的责任。每当我们置身于边境一线,我们对这片热土深挚的爱常常超然于我们身体本身的知觉,哪怕身处险境。“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愧对小家,无愧国家!正是我们无数外事守边人默默“驻扎”在边境线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筑起了最坚固的防线。无怨无悔的我们只因心中坚守着一份坚定的信念: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谢谢大家!
(云南临沧市何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