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建设思考

(2023-03-12 06:56:07)
分类: 管理篇

    1、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前提是立足于学校自身实际。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优势,只有植根于学校的生活、贯穿于学校的过程,并被所有教师所认同的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最终沉淀为学校的血肉、传统和文化。我们在办学的过程中,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并确立以学困生的培养为抓手的全员德育和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引领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实践,就是在深入研究学校的现状、基于学校办学实际的前提下的必然选择。

2、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核心是建立学习化的组织。 完善学校组织结构,建立学习型学校,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学习型学校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创造性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体的学习化组织建设,并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个要素为特征的校本教研活动,搭建学习化组织建设的平台。选择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困难或者困惑,在教研组或者备课组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注意引导教师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之中的互助与合作,注意建立与市、北郊、教培中心教育教学专业人士的密切联系,请他们直接介入对教研组共同关心的问题的讨论,逐渐打造学习共同体。 在推进教研组学习化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淡化教研组的行政色彩,提升教研组的文化品质。作为一个学习化的组织,教研组活动的本质特征就是学习,要通过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等方式,形成成员主动学习、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第二,将管理中心下移,让教研组(备课组)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自行确定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从而增强教师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力,使学校成为平等、对话、交往的场所,成为组织成员不断成长,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空间的地方。

 3、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关键是要有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 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请看两个现象: 现象一:教师调走、退休人数多,流失部分骨干教师 近几年,由于我校高中取消招生,教师调出人数多,加之部分老师退休,导致流失部分骨干教师。现象二:平行班级成绩不理想,低分率高,将近五分之二的学生属于学困生。 这些现象,反映出有的老师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凑合过的习惯和传统,对学生和自己失去了信心,它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未来失去希望。上述两种现象的背后都孕育着教师对待学校发展的消极做事方式和看法,任由这些现象的存在,必然会阻滞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学校的发展。 为此,要建立新型的学校管理制度,重点包括:

第一,确立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全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本思想。

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定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云南红河州林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务实保平安
后一篇:养生忆情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