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反思
(2023-03-06 05:33:23)分类: 管理篇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纲要》还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纲要》明确提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对于地处农村的小学教育,由于受地域、师资、教学设备等因素制约,绝大部分学生只能接受学校的课堂教育,培训机构、少年宫等校外教育只有绝少数同学能够参与。农村教育的这种客观实际,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爱好、相关技能特长等都得不到较好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好培养,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学到一定的技能特长,学校必须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学生素质提升”为主题的课外教育活动。
二、“学生素质提升”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
1、有可行的计划方案。学校统一制定“学生素质提升”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对全校活动进行总体要求和方向引领,具体指导各“学生素质提升”班开展活动。按学校“学生素质提升”主题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各“学生素质提升”班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所有活动计划经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审阅后,才具体实施。确实保证计划做到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切合学生实际。
2、有详实的活动内容。各“学生素质提升”班按制定的活动计划,针对每个主题,具体设计活动方案,方案坚持做到目标明了,准备充分,过程清晰,小结及时,反思深刻。
3、有扎实的教育活动。根据活动方案,认真进行活动前准备,精心组织每次活动,活动中坚持理论介绍、方法讲解、教师示范指导和学生练习实践相结合,活动后及时小结,深刻反思,不断提高主题教育活动的质量。
4、有积极的指导教师。“学生素质提升”班的指导教师均为我校的在职教师,教师们在做好本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已的特长,积极主动地承担书法、重彩画、葫芦丝、少儿舞蹈、健美操、英语口语交际、奥数、电脑小报、经典诵读、手工、篮球等十九个“学生素质提升”班的指导任务。
5、有稳定的参与学生。在活动开展伊始,学校统一开展“学生素质提升”主题教育宣传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报名,经活动领导小组在各“学生素质提升班”间平衡人数,最后确定参与活动的具体学生名单,保证全校学生全员覆盖。参加活动的学生至少要坚持一学期才能另选其它班组,确保每个“学生素质提升”班学员的稳定。到本学期活动结束,报名参与各“学生素质提升”班的同学都积极参加每次活动,专心听讲,静心练习,按时按量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外任务,达到了素质提高和技能提升共同促进的初衷。
6、有全面的活动考核。学期结束,活动领导小组对各“学生素质提升”班进行了三方面的活动考核。一是查验资料,看活动计划、活动方案、活动总结、活动考勤等资料是否齐全,材料质量是否达到要求;二是深入各班组参与活动,看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是进行成果展示,通过宣传厨窗、成果展板、才艺表演等形式,全方位展现各“学生素质提升”班活动成果。综合三方面考核意见后,作出具体的考核认定,并给予奖励兑现。
三、“学生素质提升”主题教育活动反思
1、要积极推行分层教学活动。“学生素质提升”班的同学来自一至六年级各班的学生,年龄差距大,认知水平也参次不齐。基于这样的客观现实,教师要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让不同年级不同认知水平的同学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提高;由于学员多,教师在指导时也要讲究方法,每次活动重点指导几名同学,几次活动后就所有学员都指导过了。
2、要积极充实主题活动内容。素质提升班活动是我校进一步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有力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一项新尝试,没有现成的素材内容。教师要依据自身实际,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内容,逐步完善,形成系列活动专题。例如,书法“学生素质提升”班,一学期开展八个基本笔画的书写练习,再利用半年时间重点学习汉字结构,半年时间尝试篇章练习和创作,半年时间临贴归体。这样,总体上就形成了书法素质提升的系列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很好完成书法素质的全面提升。
3、要积极提升指导教师素质技能。教师的责任心、教育方法和技能直接决定了“学生素质提升“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指导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高,持之以恒坚持技能技法的练习,从更高、更广、更全面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确保素质提升班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
4、要积极完善考核方法。在学校活动领导小组考核的基础上,还应逐步引入指导教师、学生、家长参与的考核机制,形成完善的活动考核方案,全方位、多角度考核活动的效果。通过考核,充分肯定指导教师的成绩,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主题教育活动良性循环发展。
5、要积极添置活动设备。为了活动正常有序运行和长足发展,学校要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添置必备的设施设备,满足各“学生素质提升”班活动的需要。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设置美术室、手工室等相关功能室,进一步改善活动环境,大力提升活动效果。
6、要积极拓宽活动渠道。“学生素质提升”主题教育活动不应只局限于学校内部,还应拓展到校外,辐射一个片区的学生和幼儿。指导教师也不能只依靠学校一部分有特长的教师,还要争取更多教师的参与支持,特别是片区学校和校外有专长的教师和人士。活动场地和资源也要立足学校,依托社区和周边社会资源,形成优势资源教育合力。当然,活动渠道的拓宽得积极争取政策的支撑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