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四原则
(2023-03-01 07:46:09)分类: 家长篇 |
1、注重信任、平等相待的原则
童年时期的孩子由于接触范围、体力、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对父母充满了崇敬之感,只要父母不过于限制他们探究的欲望,他们对父母的话一般还是能够听的。可伴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清晰,独立意识逐渐加强,他们渴望自我表现、自我锻炼,他们在许多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父母如果不能够重视孩子日益长大的现实,仍然沿用教育小孩时所运用的发号施令、老方法教育孩子,就势必会造成许多人为的矛盾和冲突。所谓“代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事实上,只有尊重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尊精神,只有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干他能够干的事情,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才能够培养起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只有平等对待孩子,不压抑孩子天性,不压制孩子的观念,才能够使自己的教育起到真正的作用,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去。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听话式”的教育,很多家长常常习惯于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因此很多父母往往是很难尊重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他们总是刻意追求孩子是否听话,不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甚至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建议,这就压制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压制了孩子的求异思维,压制了孩子的创新意识萌芽,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坚持以身作则、榜样的示范力量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孩子天生喜欢模仿,他们所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品行、父母的兴趣、爱好,甚至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使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熏陶,父母应不断加强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修养,不断学习,不断上进,力争在各个方面都能作孩子的表率。父母要求孩子相信的道理,自己首先应该相信;父母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到;父母要求孩子不做的事情,自己也应该不做。
3、把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父母是孩子的抚养者,也是孩子的监护人,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父母要想使自己的教育能够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因为父母的教育毕竟还只是促进孩子发展的外在因素,孩子发展的内在因素只能在他自身,在他有没有上进心,有没有向上的动力,有没有自我教育的愿望。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现代社会给人类提出的最大难题是不断地自我完善,为此,你必须学会自我教育”。为使孩子能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父母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在掌握正确行为标准的同时,要身体力行,要学会自我批评,自我反省,自我激励。
4、坚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惯性
孩子在家庭中不仅受到来自父母的教育,而且还要受到来自双方老人的教育,作为孩子的教育者,父母之间、双方老人之间一定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同时,对孩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前后要一致,具有连惯性。家庭教育如果缺乏一致性,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不知听谁的好,搞不好,孩子专捡对自己有利的话听,专挑对自己有利的事干。长此以往就容易使孩子形成见风使舵,撒泼任性的坏毛病。家庭教育如果缺乏连惯性,家长们的要求前后不一,孩子就会觉得有机可乘,就不会认真去履行家长们对自己的要求。同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由于年龄、阅历、所处时代大背景、所受教育、知识水平、思想水平以及个性等因素的不同,父亲和母亲之间,父母和老人之间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方面肯定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这就要求父亲和母亲之间,父母和老人之间要多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保持相互之间的协调一致。即便有观念不一致,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要在事后进行认真的磋商。千万不能一个在训斥孩子,另一个又在刻意护着孩子,否则,孩子就会有恃无恐,不能听从正确的教育,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以上是我个人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也是孩子是否能顺利地、健康成长的关键。目前我们国家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过多关心孩子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孩子生活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过于娇宠溺爱孩子,而缺乏严格的要求和对孩子的劳动锻炼;过于关心孩子的物欲满足而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要;过于关心孩子的智力因素锻炼,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过于为孩子个人的前途打算,而缺乏把孩子的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利益联系起来的远见。不改变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且即使是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纵观古今中外,凡是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把自己的命运和人类、国家、民族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未来的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既掌握了丰富知识,又具有创新意识的人,那些只知死记硬背,虽然掌握了许多知识,但却不懂灵活运用的“书橱式”的人才,那些虽有一定能力但却缺乏坚强意志力的人,那些身体不但差却不知关心别人只知自私自利的人,终将被社会所淘汰,终不能做出他本应做出的事业。(昆明官渡区李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