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本信博客
本信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414
  • 关注人气: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孩子的理性

(2023-02-25 07:41:53)
分类: 家长篇

    现在的孩子多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不自觉地会形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氛围。尽管这种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但却不可能轻易改变甚至无法改变。许多问题孩子只有长大步入社会后,才有可能在遇到各种困难挫折甚至头破血流时孩子才可能深刻认识到,才可能去面对、去解决。

        一、自我认识方面

    孩子很小就体现出接受新事物快、学习接受能力强的特点,伴随着周边一片赞扬和自我良好的感觉,孩子开始有了盲目自负的情况,慢慢呈现出目空一切的状态。在生活中,不论是对社会的先进榜样还是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无视他人的优点,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每当我们称赞其他孩子时,他就一定会死盯他可以看见的这些孩子的一切缺点。

    我们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选择在他最在意、最自以为是的方面寻找他身边的对手将他击败,而这个对手可以是是孩子,也可以是大人,项目可以是课业学习中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娱乐甚至游戏。之后再加以引导,告诉他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都会有擅长的、不擅长的,如果你能把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特点、别人擅长的变成自己擅长的,那你会是怎样?而这种变化的途径就是首先要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然后去学习去训练去固化。

    孩子初期开始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时,我们积极地帮助,当他体会到这种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时,他会逐步认同并深化这方式。而将来他再听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许他会有自己更深刻的体会。

    培养孩子不卑不亢、自信而不自负、自知而不自卑的态度,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二、自我管理

    孩子伴随年龄增长,懒惰、马虎了事的特性逐渐明显,尽管知道该自己做、该自己处理的事情,却仍然希望父母代劳,这也体现在做事情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方面,学习生活中做起事来十分马虎。孩子的口头禅便是“你们定”。

    孩子从小,我们就十分注重孩子的选择,生活中涉及孩子的事情,更多的是商量探讨。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最终由孩子去做出自己的选择。    于是上学以后,他在时间的安排上、事情的安排上,按照他所理解的轻重缓急,总会有自己的一套铺排。

    时间长了,孩子反而觉得自己太疲惫,有些事情他觉得不是自己太在意的事情也就无所谓,有些方面也就懈怠了。比较明显地体现在学习上,考试也好、作业也好,总是粗心大意。我们则与孩子交流,知识的学习今天学不会,明后天也许就学会了,但是做事马虎、不认真细致的习惯和态度一旦形成并固化,那就会跟随你一生,将来想改也改不了,那么生活、工作、学习将一事无成。反复强调如果题目做错了或者不会做可以来请教我们,但日常我们只检查作业是否完成,书写和格式是否整洁,而是否正确我们就不再检查了。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有了一定的提高。

    而这在方面也是一个伴随孩子成长需要父母和孩子不断调整修正的过程。

    三、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其实也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但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又是特别缺乏的。

    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父母的示范效应,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即自身的体验。父母的言传身教、榜样作用不言而喻。但孩子的自身体验则非常不容易。

    三年前孩子回江西老家过年,看见叔叔在玩一款网络游戏,非常感兴趣,告诉我们回家也要装起来玩。但回到昆明后,却告诉我们还是不装为好,因为他也听说过网瘾,怕自己玩上瘾就不好了。但我们还是建议他装上游戏玩玩,同时和他商量玩游戏的时间问题,由于以往大家都明确过原则问题不商量、不违反原则凡事都可以商量,于是大家需要在游戏问题上共同制定一个原则。商量的结果是只有周末可以玩网游,不论时间长短,一天四局。几个月后,孩子完全沉迷在了游戏中,有一个周六,四局游戏结束后,他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流眼泪。我们问他怎么了,他哭出声来,一会儿开始梗咽着和我们商量能不能挪周日的两局游戏到今天来,我们告诉他这违反原则了,并拒绝了他。孩子放声大哭起来,我们劝解他,并商量着大家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三年过去了,现在孩子仍然热衷于这款网络游戏,而且我们也放宽到每天可以玩一局,周末玩四局。但是孩子早已能够自己处理好游戏和其他事情的关系,有时周末时间太紧张他一局都不玩,第二天可能早早地起床,四局结束,自己也就去做别的事了。

    孩子的这次经历非常难得,其实许多大人都难以克服网瘾,更何况是个孩子。而且将来孩子迟早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觉得一味地让孩子远离这些,不如让他有颗强大的内心去正确面对。

    回想伴随孩子成长的11年,作为父母也在与孩子相处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也在不断调整与其相处的方式方法。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对孩子理性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坚持。我们所理解的自我意识主要是指自我认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我们希望通过培养他的理性自我意识,让他在将来遭遇各种困难挫折时会有更加良好的心态、更加理性的思想、更加丰富的方法去面对去解决。(昆明官渡区张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警惕这种人
后一篇:开学第一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